許劍虹觀點:二戰之後,中華民國何以成為四強?

2019-02-24 07:20

? 人氣

或許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國軍拋頭顱灑熱血所做出的抗日貢獻,如今美國的二戰相關博物館還有所提及,但是在英國及俄羅斯則是完全看不到。對邱吉爾與史達林來講,蔣中正不過就是羅斯福扶植起來在戰後對付自己的一個「洋基走狗」而已,難以與自己並列為世界上的「四巨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二戰時的中華民國不具備被稱為強國的國力,但是說中國沒有成為強國的潛能,卻也絕對不是事實。伴隨著日本戰敗的跡象暴露無遺,許多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選擇與日本合作的東南亞民族,都開始透過國民政府恢復與英美盟軍的聯繫。

自19世紀以來,靠靈活外交手段維持獨立國家地位的泰王國,是太平洋戰爭之初日本在東南亞最可靠的盟友。主張大泰民族主義的泰國軍人政權,還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以及英屬馬來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有大量傣族居民為理由,出兵協助日軍打擊英軍以及中國遠征軍。

現居台中,高齡104歲的王耀武先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西雙版納地區與泰國軍隊對抗的國軍93師老兵。據他回憶,中泰雙方的敵對關係在1943年以後便開始緩和。許多來自泰國政府或軍方的代表,甚至還會先在他們的防區換上國軍制服以後,再前往重慶與英美盟軍接觸。

ssaa--aa-現居台中的王耀武老先生,是戰時中泰關係的第一手見證人,他所服務的93師戰後還負責接受寮國的日軍投降,改寫了整個戰後東南亞的歷史。(作者提供)
現居台中的王耀武老先生,是戰時中泰關係的第一手見證人,他所服務的93師戰後還負責接受寮國的日軍投降,改寫了整個戰後東南亞的歷史。(作者提供)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華民國不斷的在東亞周邊國家發揮影響。如果再加上國民政府一直暗中援助的朝鮮與越南獨立運動人士的話,那麼中國是完全有可能在美國協助下,取代日本成為東亞的第一大國。假若這個由羅斯福構思的藍圖真的實現,戰後的中國不會有共產黨崛起的機會。

自知海空軍實力不如美國的蔣中正,也在日記中迎合羅斯福的構想,強調中國不與美國對抗:「1. 以大陸為國防之基礎;2. 西北為國防之重心,故對海防與海軍應取守勢,並與美國 共同合作,且避免與美有軍備競爭之趨向。以我為大陸國,發展方向不在海上, 而且亦不能與之競爭,亦無競爭之必要也。」

戰後美國協助中華民國海軍接收南沙群島,必然也是從同樣的思維出發。或許中華民國海軍無力以美國提供的八艘軍艦抗衡英國皇家海軍,但羅斯福總統深知東南亞華僑的政經影響力,還有他們在二戰期間對祖國展現的強烈忠誠。假若戰後沒有大陸的淪陷,想必整個東南亞的政治格局會全面改寫。

如此發展,勢必不是蘇聯與英國所樂見。蔣中正的反共抗俄思想,筆者不需要在這裡解釋,而從羅斯福總統對香港問題的立場來看,就可以知道戰爭結束以前的美國與英國是有多麼的不對盤。至少站在羅斯福的立場來看,他是堅決認為英國應該在日本投降以後,把香港與九龍還給中華民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