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二戰之後,中華民國何以成為四強?

2019-02-24 07:20

? 人氣

依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評估,日軍在對珍珠港實施偷襲以後,有長達18個月的時間能夠鞏固亞洲大陸防線。假若能鞏固從東南亞取得的戰果,並遊說國民政府與日軍合作的話,日本就能把亞洲大陸建設成一個美軍所無法突破的戰略堡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假若蔣中正真的如日軍所願加入「大東亞共榮圈」,那麼中國與印度的人力還有天然資源,都可以為日本所盡情發揮使用。羅斯福總統關於日軍與德軍在中東會師的擔憂,就極有可能發展成為事實。或許這是何以在1942年2月到1943年11月間,美國如此需要中國的一個關鍵因素。

除了「畫大餅」般的給了國府許多不切實際的承諾外,羅斯福總統想方設法的讓中華民國留在同盟國陣營內,並硬是強迫英國與美國一起同重慶方面簽署了《平等新約》,目的就是要中國人不要再認為西方國家都只是想在亞洲搞殖民主義。

美國國內當時呼喊最大聲的口號,則莫過於「讓中國繼續抗戰」(Keep China in the War)。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的劉曉原教授,如此描述了戰時的中美同盟關係:「中國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的亞洲國家,對西方盟國同日本在『種族』問題上進行意識形態鬥爭至關緊要。」

所以如果我們把中國在政治上的角色,與軍事上的貢獻連在一起來看抗戰全局的話,就可以知道中華民國發揮的作用已超越自由波蘭,而且不會輸給大英帝國這個即將瓦解的「日不落國」了。但是抵制日本「大東亞共榮圈」,還不是羅斯福硬是把中國提升為世界四強的頭號原因。

建立中美共管的亞太新秩序

雖然在去世以前,羅斯福總統曾經犯了將蘇聯紅軍勢力引入東北的重大政治錯誤,但整體而言他還是美國歷史上最有遠見的戰略家。早在美軍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他就已經把抵禦蘇聯赤化還有瓦解大英帝國視為戰後美國重新建立亞太秩序的重要手段。

1945年雅爾達會議,世界三大強權領袖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會面。(美聯社)
1945年雅爾達會議,世界三大強權領袖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會面。(資料照,美聯社)

換言之,雖然英國是美國抵抗軸心國勢力的頭號盟友,但是反帝國主義思想濃厚的羅斯福總統,並不打算要讓大英帝國存續下去。而數千年來對亞洲周邊國家有龐大影響力,但同時卻又缺乏實力,尤其是海空軍實力與美國對抗的中華民國,就被羅斯福視為對付蘇聯及牽制英國的夥伴。

這有能夠解數,為什麼當羅斯福力排眾議,將中華民國的地位提昇到「世界四強」,並邀請蔣中正出席開羅會議的時候,遭到邱吉爾的白眼。由於英國迫切需要美援,邱吉爾給了羅斯福面子出席了這場「三巨頭會議」,然而史達林(Joseph Stalin)卻難掩對國民政府的鄙視,拒絕前往開羅與蔣中正會晤。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羅斯福與邱吉爾還要再前往伊朗德黑蘭,與史達林做另外一次會議。套一句劉曉原教授所講,這裡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民國的「四強」地位其實是美國送給中國的一份「禮物」,並沒有得到英國還有蘇聯等其他參戰盟國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