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二戰之後,中華民國何以成為四強?

2019-02-24 07:20

? 人氣

ssaa--aa-1944年反攻雲南騰衝的中國遠征軍官兵,確實為在國內戰場上丟盔棄甲的國軍將士挽回了一些顏面,讓中華民國在擊敗日本的軍事貢獻上不會輸給自由波蘭。(作者提供)
1944年反攻雲南騰衝的中國遠征軍官兵,確實為在國內戰場上丟盔棄甲的國軍將士挽回了一些顏面,讓中華民國在擊敗日本的軍事貢獻上不會輸給自由波蘭。(作者提供)

中華民國的政治貢獻

關於國軍在軍事上的貢獻,直到今天在學界裡都還有許多爭議。甚至還有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即便沒有國軍的堅決抵抗,日軍也缺乏足夠的海上運輸能力把這100萬日軍送往澳洲。可如果撇開澳洲,從羅斯福提到的另外一個大英國協會員國印度的角度來看,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且如果把軍事層面拉高到政治層面的話,那麼中華民國的地位就只能夠用「不可取代」這四個字來形容。尤其是在1942年到1943年這段時間,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呈守勢狀態的這個階段,中國發揮的政治作用更是重要。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需要中國這個盟友來制衡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日軍高喊的「亞洲是黃種人的亞洲」之口號,其實相當吸引百年來接受歐洲人殖民統治的東南亞人民。除了已經得到美國允許,將於1946年取得獨立國家地位的菲律賓外,所有接受英國與荷蘭殖民的東南亞民眾對日軍都非常歡迎。

甚至日軍在進攻香港的過程中,都還得到許多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華人民族主義者配合。如果連天生排斥日本人的中國人,都有部份受到「大亞洲主義」的選擇協助日軍對抗英美,更何況是向來就討厭英國的印度人、馬來人、印尼人以及泰國人了。

尤其是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動大量人力保衛大英國協,但是卻始終得不到英國人平等相待的印度人,更因為本身與日本沒有任何仇恨,而把日軍當「解放者」看待。比方說親日派的印度獨立領袖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就號召到50,000人參加他指揮的印度國民軍,配合日軍作戰。

2018年5月17日,印度卡納塔克邦議會選舉之後,印度國大黨的支持者在聖雄甘地的塑像前集會。(AP)
包括甘地(Mohandas Gandhi)在內,其他的獨立運動人士也不太願意配合英軍的戰爭動員。(資料照,AP)

包括甘地(Mohandas Gandhi)在內,其他的獨立運動人士也不太願意配合英軍的戰爭動員。假若他們選擇抵制,甚至於配合日軍對抗同盟國,那對太平洋戰爭初期兵敗如山倒的英國人而言,將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光是要如何穩住印度,中國的作用就絕對不可輕忽。

中國與印度一樣,是自19世紀以來就遭受西方列強侵略的亞洲古老大國。推動朝貢體系千年來的經驗,也讓中國對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周邊國家殘存著許多政治影響力。更何況日本對待中國的侵略行為,比起殖民印度的英國而言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述所有因素,都賦予了蔣中正比邱吉爾還要多的道德正當性,去遊說甘地等印度領袖不要與日本合作。蔣中正在1942年2月對印度的訪問,雖然因為表達了對獨立運動的支持得罪了邱吉爾,但是這個舉動還是說服了甘地至少不要對英軍抵抗日軍的行動進行抵制。

試想蔣中正如果在1942年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非但不遊說甘地暫停抵抗英國,而且還選擇與日本合作,同汪精衛政權一起加入「大東亞共榮圈」的話,會對同盟國於亞洲太平洋戰場的局面產生多不利的影響。因為中國與印度,無論從哪個時代的觀點出發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