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祇許兩年電力夠用的什麼臺灣能源政策

2019-02-20 07:10

? 人氣

沈榮津政策悖違經濟部傳統

回顧既往七十年的遷台以來政府治理(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s)演進經驗,經濟部所賡續推動的能源政策導向之取決,一直是以「國家經濟繁榮為最優先」,以「產業經濟發達為最優先」,及以「充分供應工商業發展成長需要為最優先」,作為國家經濟施治的首務,尤其在孫運璿、李達海兩位工程師能源專家主政時期,更加堅定持守「理性經濟思維」及「科技專業理則」作為經濟施政決策的大前提,總能作出符合國家迫切需要及經濟長遠前瞻永續發展支柱的良善國家能源政策。這項經濟部主政施治的傳統,尤其被彰顯發揮到極致,這也是能夠造塑臺灣經濟奇蹟令名而馳揚競爭於全球社會的重要基磐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年創造了經濟奇蹟的部長們,心心念念都是的臺灣產業的壯大成長和國家的永續發展,因而打下鞏固大臺灣的堅實基礎。而今的經濟部長沈榮津滿腦筋想的,祇是上級的交代以及自我官位的去從,長期的國計民生前景,根本不在計議之中,屈從上意,既違背理性經濟思維,也根本不顧科技專業理則,「保住官位混兩年」,連結結實實的公投民意都可以踩在腳下。

大開自由民主倒車

在根本悖逆經濟部傳統能源政策理路情況下,「偽新的」2025能源政策規劃,祇好限定於「兩年之內」(也就是2021年之前),臺灣電力供應或許「可以夠用」,而非經濟部傳統政策之必然依循「充分供應」原則,委屈制定臺灣經濟發展極盡短狹近視的能源政策,祇擬出這麼一份「讓臺灣電力夠用兩年就好」能源政策;以至於2021年之後的能源供應,竟連能源局官員「根本不敢公開落筆」提保證,卻怎讓工商產業產生足夠信賴與信心?著實直令整個臺灣社會無限慨歎失望。

沈榮津個體本人固令人失望,但更令整個臺灣社會大失望的,是造就這種澆薄、短視政治文化的蔡英文獨裁專制體制民進黨政府;儘管至今口口聲聲民主與進步,究其實,竟無一不在大開自由民主與理性專業的倒車。

經濟信心及願景信心淪喪是國家的最致命

蔡英文政府執意抗對「以核養綠公投結果」拒絕核一、二、三延役、核四商轉,執意強推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到底,所造致的國家發展傷害及經濟治國政策失能,這一「橫材入灶」愚昧施政作為,已然嚴重引申讓整體國內社會,對於中華民國前景「完全信心喪失」,包括否決公投結果肇致「臺灣民主法治信心」全盤喪失,無根短視配比計畫的偽新能源政策肇致的「臺灣經濟前景無望」信心喪失,乃至國內外資本對於「永續投資營運臺灣」的信心喪失。

這種全方位失能失心情境,更是國家頹退衰亡的最致命變數。國人不可輕忽。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