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文青捧殺了台灣電影,「流浪地球」給了華人希望

2019-02-19 06:10

? 人氣

美國以其強大的國力,強迫出口好萊塢電影,遇上的是台灣電影走文青風的80年代,觀眾對娛樂感官的需求一下被養大,台式文青電影則遭到完全碾壓。對傳統商業電影從業者而言,可謂前有狼後有虎,想以從前的商業口味挽救台灣電影產業,已是不可能,想從政府端取得資本勵精圖治,亦是緣木求魚。況且在「新浪潮」那一波衝擊下,人才早已鳥獸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記得家父在80年代末期的時候說,胡金銓跑去大陸開計程車。台灣的電影從業人員與早期的傳統產業一樣,是最先跑到大陸謀求發展的一群人,以致台灣電影產業嚴重空洞化。

我是圈外人,對「新浪潮」如何淹沒商業電影的詳細過程不是很清楚,但去年「九合一」大選前,因「小野暴哭」事件,有資深影人對這段過往於媒體投書,說了一段泣血的內情。該資深影人叫做裴在美,她控訴當年小野與吳念真掌握了中影的所有拍片資源,專斷跋扈,掐斷了許多商業電影與資深影人的生路,讓台灣電影死在「狹隘的鄉土劇」與特定的電影語言與敘事形式中。

吳念真在中影9年,一年有8,9部編劇作品,佔中影電影3/4以上,裴在美直指「新浪潮電影」即由吳念真與小野這小圈子的人所催生,顯然她認為台灣電影就是死在這個關卡。原來如此。

3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日前批柯文哲競選總幹事小野(李遠)與導演吳念真是民進黨文化門神,小野也在臉書上回擊。小野7日下午於柯文哲競選辦公室樓下受訪,講到激動處甚至落淚。(方炳超攝).JPG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日前批柯文哲競選總幹事小野(李遠)與導演吳念真是民進黨文化門神,小野落淚回擊,却牽扯出當年小野吳念真壟斷中影資源的往事。(方炳超攝)

這一段孤芳自賞,本土化,歐日風的文青電影浪潮,因為票房不佳,所以在台灣電影工業史裡的地位很低,卻又享受不成比例的吹捧,讓無數影人競折腰,有人折腰,有人夭折,並在好萊塢全球征服史上,留下了不堪一擊的戰敗恥。

面對好萊塢的狂潮,如果當初商業電影能得到政府資本與產業計畫的援助,台灣本有人才資源勵精圖治,振興產業的機會,因為中美文化畢竟有差異,在華人市場裡能取得一定的優勢,大陸亦是極有潛力的市場,而不至於灰飛湮滅。

這就是「流浪地球」讓大陸觀眾願意「捐情懷」的主因,它實現了台灣影人長久以來的夢想——在好萊塢的文化霸權裡另闢蹊徑,展現不一樣的意識形態魅力。「流浪地球」即便在影像敘事風格,聲音處理,與說故事的技巧等等層面,尚不及好萊塢實力,但是中國人看到了超越的希望,並已實實在在地突破了瓶頸。

至此,即便好萊塢電影大舉入侵中國大陸,也無可能像在台灣一樣壟斷市場,因為中國電影產業與觀眾已有足夠的抵抗力,選擇性接受或拒絕好萊塢敘事。

話說回來,我們也不能完全抹煞藝術電影(或說「文學性」較高的嘗試)在產業裡的重要性,就好比純文學作品在書市裡雖然永遠屬於小眾,但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創作的世界,應該要有一批人專注於砥礪技術層面,勇於突破窠臼,別開生面,他們也應該受到一定程度的尊敬。

好萊塢也不是只有花俏的娛樂電影,亦有許多從業者不斷在敘事技巧,故事深度等等軟實力層面謀求進步與變化。所以每每在觀眾看膩了某類型娛樂片,以致銷售力道減弱時,不乏新型態的題材或新穎的細節表現,適時填補市場空缺,甚至引領新潮流。而前提在於,整個產業要有豐富的資源,人才,與尊崇軟實力專業的文化,這也必須仰賴產業整體的獲利能力。

有正確的產業概念,才談得上電影文化的紮根與發展,畢竟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消費商品與經濟活動。文青捧殺了台灣電影,但我們仍需要文青,要那種有眼界與弘願的,而不是狹隘與自以為是的。

這篇文章獻給我爸爸,希望有幫他傳達了怨念。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