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一次沒有贏家,放眼儘是輸家的罷工

2019-02-20 06:20

? 人氣

一次沒有贏家,放眼儘是輸家的罷工─華航機師罷工。(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一次沒有贏家,放眼儘是輸家的罷工─華航機師罷工。(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華航機師罷工落幕,不論那方宣稱勝利、或是官方粉飾式的「勞資共贏」,其實這次都是一次沒有贏家,放眼儘是輸家的罷工;附帶損失則是那些政客與倒楣的旅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會贏得勝利了嗎?贏小輸大吧!

華航機師罷工是從春節的年初四(2月8日)開始到2月14日共7 天,最後勞資談判達成5點共識。根據華航今晚統計,累計罷工造成華航營收損失5億元,影響航班數3.1%,不過這只是初步估計,損失金額應該還會增加。受影響旅客人數接近5萬人,機師因停工而短收4300萬薪資。

最後工會確實爭取到疲勞航班的改善,雖然「留下尾巴」仍有所謂疲勞航線待談判確認。但工會想爭取以FDP(Flight Duty Period,飛航執勤期間)而非FT(Fly Time,飛航時間)計算時間的目標未達,提出7小時派遣3人也未被接受,達成的共識是「飛航時間(FT)8小時以上者以3人派遣,12小時以上以4人派遣」。因此,雖然相較過去算是有進步,但其實是未全贏─這由原本華航估計依照工會訴求增加的人力成本是4億多,最後達成共識增加的成本則是1億多就可看出。

其它幾個訴求,除了「保障本國機師」得到華航「不直接以正機師身份進用外國籍機師(但還是會進用外籍副機師)」的承諾外,對「不秋後算帳及禁搭便車」、撤換主管、全年保障13個月全薪等訴求,所謂的共識其實是空泛。

但工會付出的代價是:同意簽下特別的「和平義務」,白話文講就是承諾未來3.5年放棄使用罷工這項武器。某個角度而言,工會為了那幾個共識,算是付出「繳械」3年半的代價。

保障本國機師訴求引反感

而工會付出的代價恐怕不僅於此;這個以機師過勞、追求飛安為訴求的罷工,始則得到相當多的支持,即使資方蓄意丟出機師的高所得亦無太大影響;但在其「保障本國機師」的訴求成為重點後,支持度馬上下滑,這比「保障13個月全薪」的訴求還讓外界反感。因為勞工罷工訴求加薪算是情理之內訴求,但要求排除其它人的工作機會以保障自己算是捍衛「歧視原則」,讓人難以苟同、更別提支持了,內部的分裂與爭議就更不在話下,工會算是「贏小輸大」。

華航管理階層的拙劣表現與能力應該是一個「社會共識」;從去年7月機師工會取得罷工權至今半年,不論是因官僚成性、能力不足或其它因素,重點是華航管理階層不能與工會達成協議化解罷工危機在先,待今年2月工會重啟罷工時也應變無方。

最後是在罷工期間的勞資談判,雖然華航都「參與」,但其實是交通部負責談判。雖然華航算是公營企業,但勞資談判當然是公司出面負責,交通部是主管部會,頂多出面主持協調,結果交通部是「公親變事主」,算是擺明說華航經理階層無能,只好讓長官上場。不過,換個角度看,交通部的主導,也可能在工會氣勢已弱、百名機師恢復上工,資方有機會贏的情況下卻未能贏的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