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到偏鄉教書4年,大學學貸全免!改善偏鄉與原住民教育資源,澳洲總理出新招

2019-02-16 10:10

? 人氣

澳洲政府為消弭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健康、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差異,從2008年開始推行「縮小差距」計畫,迄今進度不如預期。總理莫里森表示,將提供赴任4年以上教師減免學貸的機會,為偏鄉與原住民學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預計有300所學校和3000名教師受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14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下議院發表演說,表示2008年啟動的「縮小差距」(Closing The Gap)計畫以教育政策為重點,為了提供偏鄉與原住民學童更好的教育,政府將提供赴任偏鄉學校的教師免除學貸的機會。在校服務期間,教師在求學期間向高等教育助學供款計劃(Hecs-Help)申請的貸款不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起伏,若他們在當地教書4年以上,則可以完全免除學貸。原住民事務部長斯卡良(Nigel Scullion)表示:「我們希望最優秀的教師去那裡(偏鄉教書)。」

澳洲總理莫里森(AP)
澳洲總理莫里森(AP)

莫里森也指出澳洲,內閣會議(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COAG)在2018年12月決議讓原住民組織一起規劃接下來的「縮小差距」計畫實施細項,表示過去政府是以「由上而下」的方向規畫政策,而邀請原住民組織共同協商,可以使以往被忽略的需求浮現,「又往政府與澳洲大陸及托雷斯海峽群島原住民(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之間互相敬重的夥伴關係跨了一大步,這會使個人與社群更有自主權、更有活力」。

20世紀,澳洲曾實施一系列白人中心的種族歧視政策,除了1949年至1973年間「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禁止非白人移居,也對國內原住民實施「同化」政策,直到1970年代為止,至少10萬名原住民孩童被強行帶離原生家庭或社群,在白人家庭或指定機構接受教育,意圖使他們「融入」白人文化圈。原住民同化政策不只拆散無數家庭,切斷原住民文化的傳承,更有許多原住民孩童遭遇暴力,他們在中學和職場上的表現明顯落後同輩的白人,濫用藥物與犯罪的比例也較高,被稱作「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

2008年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代表澳洲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的文書。(Bill H. Gong@Wikipedia / CC BY 4.0)
2008年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代表澳洲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的文書。(Bill H. Gong@Wikipedia / CC BY 4.0)

2008年,時任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代表澳洲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同年啟動「縮小差距」計畫,企圖在2031年之前消除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健康、教育、經濟、居住、司法和土地水源等方面的差距。但「縮小差距」成效差強人意,2019年公布的第11份年度報告顯示,7項主要目標中只有幼兒教育、12年國教畢業率2項達成階段目標,預期壽命、孩童死亡率、就業率、識字率與算術能力,以及就學率改善不如預期,進度落後。

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BC)報導,莫里森表示,原住民與「縮小差距」計畫的現況是「不可接受的」,他說:「我希望澳洲大陸及托雷斯海峽群島原住民孩童,能夠擁有和這個國家其他孩子同等的機會,但這還沒實現,永遠不會實現,而且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實現。」

在野工黨(Labor Party)領袖蕭頓(Bill Shorten)則批評下議院讓原住民失望之餘,至今仍不肯承認「澳洲在2019年仍存在種族主義,」根本是在白白浪費原住民的時間。蕭頓表示,澳洲政府多年以來對原住民事務漠不關心,只是單方面進行干涉,也從未傾聽原住民的心聲。

澳洲原住民(AP)
澳洲原住民(AP)

蕭頓說:「今天我們應該承認,(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差異不只存在於預期壽命或健康或教育程度或工作機會,(政府的)話語和實際行動之間也有差異。事實是,現在還有人不是因為犯罪,而僅僅因為他們的膚色而被逮捕、指控或監禁。」

總理原住民顧問委員會聯合主席阿西(Roy Ah See)則對「縮小差距」計畫至今造成的改變抱持正面態度,並肯定莫里森邀請原住民組織一同制定「縮小差距」計畫下一步走向的決定。阿西表示,2008年「縮小差距」籌畫時,並沒有將各州及各領地(territory)政府納入計畫,導致教育、司法和健康方面的政策無法徹底執行,原住民組織加入「縮小差距」商議是個契機,可以要求地方政府編輯年度報告,彙整每一年的進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