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華航2016年員工分紅占盈餘67%是台積電的10倍

2019-02-16 07:00

? 人氣

歷經7天、160小時的華航機師罷工行動造成極大影響,作者比對華航、長榮航空以及台積電過去三年員工分紅,指出「華航歷年的獲利都不及長榮,但員工分紅卻是長榮的數倍之上」。(資料照,陳品佑攝)

歷經7天、160小時的華航機師罷工行動造成極大影響,作者比對華航、長榮航空以及台積電過去三年員工分紅,指出「華航歷年的獲利都不及長榮,但員工分紅卻是長榮的數倍之上」。(資料照,陳品佑攝)

華航與長榮在2014年虧損,不發放員工紅利,但在接下來的三年獲利,也連續三個年度發放「員工分紅」。因為台積電是台灣的標竿企業,我將這三家公司過去三年發放的「員工分紅」(「員工分紅」占「稅後盈餘」比率)陳列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航:$1,810,196千元(31.41%)、$382,318千元(66.89%)、$799,768千元(36.22%)。

長榮:$90,623千元(1.41%)、 $145,590千元( 4.19%)、$221,020千元(3.84%)。

台積電:$20,556,888千元(6.71%)、$22,418,339千元(6.71%)、$23,019,082千元(6.71%)。

參考圖1的第一條折線和圖2的第四條折線,他們是台灣歷年發放「員工分紅」最慷慨的六家公司。在進一步說明之前,我先專注在以上三家公司的比較,尤其需要回顧2016年至今的政治事件。

2019-01-25 部分公司近年度的「員工分紅」總額,單位千元台幣(來源:作者整理)
圖1. 部分公司近年度的「員工分紅」總額,單位千元台幣(來源:作者整理)
2019-02-15 部分公司近年度的「員工分紅」占「稅後盈餘」比率(來源:作者整理)
圖2. 部分公司近年度的「員工分紅」占「稅後盈餘」比率(來源:作者整理)

華航的2016年員工紅利占盈餘比率是長榮的16倍,台積電的10倍

華航歷年的獲利都不及長榮,但員工分紅卻是長榮的數倍之上!華航是否發放得太高?長榮是否發放得太低?回答這個疑問的最好方式是觀察同時間的台積電。我們發現:華航與長榮歷年發放的員工分紅金額是台積電的零頭,而且台積電將發放固定比率(6.71%)的員工分紅當作持續性的政策。這是台積電的均衡政策,不能增加、不能減少、不能改變。如果比率增加(超過目前的6.71%),外資法人可能拋售台積電股票,如果減少,外資法人也會顧慮台積電留不住人才,而提出質疑。

正常公司追求永續經營,持續穩健的財務與福利政策,典型範例是圖2表彰的穩健「員工紅利」政策:大立光(18%)、台達電(14%)、鴻海(7.2%)、台積電(6.7%)。大家都知道,令人稱羨的慷慨「員工紅利」政策是新興高科技公司的特徵,這個常識性的概念卻被華航徹徹底底的打破、打趴!讓教導財務管理的老師我,都要被學生質疑財務知識沒路用!?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政治—政治操弄違背企業永續經營、穩健政策的原則,導致華航勞資關係不亂才怪!

華航董事長何煖軒的來頭

何煖軒從2014年12月25日(鄭文燦就職桃園市長)至2016年6月23日擔任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就職總統,民進黨全面掌握中央資源,何煖軒就在6月24日上任華航董事長至今。華航歡迎新董事長的活動是6月24日持續三天的空服員罷工。

何煖軒得以升任華航董座的原因為何?因為「何煖軒在2015年11度於上班時間使用公務車,前往台北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參與『客家小組輔選會議』,楊朝偉等人於10月27日在議會要求鄭文燦依法處置,卻無下文。何煖軒因此不再避諱,於今年1月5日請假至花蓮參加民進黨立委候選人蕭美琴的選舉造勢活動。」參考2016年1月11日新聞

何煖軒接掌中華航空集團兩年多來,推出許多新變革。(柯承惠攝)
何煖軒擔任華航董事長前曾引起爭議,作者認為,「缺乏擔任中央官員或國營事業董座的正當性」。(資料照,柯承惠攝)

再往前看,何煖軒「在國道高速公路局長任內,包庇違約的國道休息站業者五目公司免遭解約,並由五目負責人陳進財代聘菲傭17個月,涉嫌收賄近33萬元,但台北地院認定菲傭是陳進財『無償提供』,且查無何煖軒護航五目證據,他收受餽贈純屬官箴問題,不構成貪污,昨判他無罪。

如此爭議性的人物,當然缺乏擔任中央官員或國營事業董座的正當性!因此我說,華航在2015與2016年超過30%的「員工紅利」是導因於華航的二位勞工董事;至於2016年度暴衝至67%的奇蹟(決策時點是2017年初的董事會),我認為是為穩固與慶祝董事長的上任,更要呼應蔡英文對當年罷工空服員說的「我們會跟各位一起來度過,也不會讓你們感到孤單。」。

員工分紅的市場概況

企業發放員工紅利(酬勞)的會計程序,是以「稅前盈餘」為基礎,在每年第一季由董事會決定,再經過第二季召開的股東會表決通過。大部分的公司是在次年年初,以年終獎金型式發放給員工。扣除「員工分紅」後的「稅前盈餘」,才是計算「所得稅」費用的基礎,然後算得「稅後盈餘」,再發放股利給股東。所以,預估的「稅後盈餘」才是董事會的「員工分紅」決策準則。

調查2010至2017年度,上市公司發放「員工紅利」金額最高的50個事件(公司年度):台積電2017年$230億(占稅後盈餘6.71%)、台積電2016年$224億(6.71%)…鴻海2017年$106億(7.22%)…大立光2017年$47億(18.01%)…聯發科2011年$17億(12.58%)排在第50位。參考圖1呈現的資訊。

上述的50個事件中,台積電與鴻海占8個,亦即這兩家公司向來是台股的獲利王、股利王與「員工紅利王」!此外,台達電占7個、大立光占5個、廣達占4個、中華電占3個,再來是和碩、可成、聯發科占2個…。特別引人注意之處是,僅有中鋼(2010年度員工紅利$27億,排第29,占稅後盈餘7.19%)與華航(2015年度員工紅利$18億,排第44,占稅後盈餘31.41%)不屬於電子業!

公司(廠商、店家)的所有人是股東或老闆或雇主(employer),它的對應詞彙是僱員(employee),是員工(staff),是經濟生產因素的勞工(labor)。公司的最高決策者是董事會,勞工得以成為董事會成員(董事)之一,當然是因為其他董事的支持與同意。

華航發放高達盈餘30%的員工分紅,不符合資本主義、金融市場的常理。但華航背後的真正大老闆是政府,由政府向其他企業表率「照顧員工」的決心,當然可以當作領頭羊效果的政策工具。我們期待這個30%成為穩健、永續的政策,作為向其他傳統、服務業的表率。至於華航2016年的暴衝至67%,或目前似乎試圖砍低至市場常態、圖謀資方經營績效的算計,我們應該譴責。

順便補充,上市公司董事會包含員工代表的公司,尚有中華電信。中華電信網頁的公開資訊顯示,其中一位董事潘進財是中華電信工會常務理事,應該是唯一的「勞工董事」。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