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美國擊垮日本的案例:《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書摘(3)

2019-02-27 05:10

? 人氣

另外一個是「陰謀論」,與美國有關。提出後者主張的, 是一位德籍李察.維納教授15,他在日本發生泡沫的年間, 於怡富證券16 擔任經濟學家,對於日本為何發生泡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訪談。他的主要發現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承襲早期動員系統,日本中央銀行(在日名稱為「日本銀行」)有個潛規則,就是每年都透過「行政指導」,把次年放款額度成長目標給各商業銀行。後者視此如命令,貫徹執行。1980 年代末,諸多商業銀行向央行不斷反應,表示放款額度目標過高,會產生泡沫和呆帳風險,但央行不為所動,繼續要求執行。

二、日本央行總裁由大藏省官員轉任和央行本部官員升任輪流擔任,一人一屆。但來自大藏省的總裁不進入情況, 實質業務,包含放款額度目標的行政指導,由擔任副總裁(準備擔任下一任總裁)的央行本部官員控制。

三、已經位於「總裁升遷之路」的央行本部官員,會在新人進入央行不久後,就選定有特殊背景的人,作為下一任接班人,稱作「王子」;歷任總裁(及副總裁)利用此關係, 建立起「師徒關係」,終生不變。在1984 至1989 年期間擔任副總裁的三重野康,是央行本部官員,師承前川春雄, 後者師承佐佐木直18。維納認為這三人長期把持著日本銀行的運作,重要決定均是他們三人商討後決定;即使佐佐木直在1974 年已離開日本銀行,前川春雄依然會向他詢問意見。

四、佐佐木直的前身是一萬田尚登,而後者的前身是新木榮吉。參與戰爭動員、戰後被當作戰犯調查的新木榮吉, 後來與美國友好,曾出任駐美大使。19 佐佐木直則於卸任總裁後於1980 年代擔任經濟同友會主席,這團體是自民黨重要政治資金來源之一。此二人是日本央行的「嫡傳系列」祖師。

五、1985 年10 月31 日,廣場協議後一個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召集幕僚議事,探討日元升值後日本在新形勢下的中期經濟發展計劃,決定成立一個名為「經濟構造調整委員會」的首相私人諮詢機構。成員共17 人,橫跨當時日本政經學三界的巨擘,責任座長為當時剛從日銀總裁退下來的前川春雄。前川於1986 年4 月向中曾根遞交了《國際協調下的(日本)經濟構造調整研究會報告書》,簡稱《前川報告書》。報告一開始就強調「時機經已來臨,日本需要從傳統的政治、經濟管理模式及生活方式作出歷史性的改變。假如日本不作出變革,國家將停滯不前」,假若要實施這改革, 「國家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1987 年, 也就是在美日貿易摩擦的高峰,屬於偏右且親美的中曾根首相訪問美國,並將此計畫交給雷根,作為日本決心改革的證明。為實施這計劃,前川春雄定期與銀行的高層見面,包括當時的日本銀行副總裁三重野康及1994 年成為三重野康接任人的福井俊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