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專文:中美貿易戰打完一場可能還有下一場

2019-02-15 05:5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對中、美兩國以及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而台灣也成為可能的戰略武器。(資料照,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對中、美兩國以及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而台灣也成為可能的戰略武器。(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一直在不屈不撓地尋找敵人。我所說的『尋找』不是指找到和擊敗他們。我的意思是,美國似乎從內心深處需要敵人……政客們喜歡敵人,因為敲打敵人有助於煽起公眾的情緒,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國內問題上轉移開;國防工業喜歡敵人,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賺錢;學者喜歡敵人,因為敵人讓他們的出版物暢銷。」

                       戴維.羅特科普夫(美國戰略學家)

中美貿易談判的期限是3月1日,現在只剩下半個月,從去年11月20日在阿根廷達成停火協議到現在,中美雙方已經經過多次的磋商,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美國商業部長與貿易談判首席代表赴北京進行部長級的協商。依目前各方所傳達的訊息看來,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比較大,即使不能在2月底以前完成協議,也應當可以在略作展延的期限內達成協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外在的情勢來看,也可能助於達成協議,第一,美國的股市已經非常明顯,對於貿易談判的成敗,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另外美國產品在中國大陸的銷售變化,也對於美國重要企業的營收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去年年底蘋果手機因為在大陸的銷售不如預期,發布獲利警訊,導致股價大跌,當時市價一口氣蒸發550億美元。

其次,美國主流輿論已經出現貿易戰傷及美國本身企業的聲音。例如美國國家廣播電台在歲末的全國聯播新聞節目中,訪問副總統彭斯故鄉印第安那州哥倫布市的康明斯柴油機製造廠;該廠在美國員工近萬,產品60% 出口,但成本中有40% 為進口自中國大陸的機殼鑄件,目前是列在被制裁的名單之內,本來該公司是有獲利的,但是因為成本的上升在2018年虧損2000萬美元。

類似這樣的聲音都出來了,尤其是美國在為了第三波制裁2000億所召開的公聽會中,有非常多廠商向美國的官員解釋,他們能夠繼續從中國大陸進口,不被制裁的重要性。川普政府應該已經很清楚,如果制裁繼續下去,受傷的絕對不會只有中國大陸,也會包括美國廠商。相關的重點,可詳見筆者最近新書《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時報文化出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經濟不可避免會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影響。(BBC中文網)
若美持續限制中國大陸進口,最後受到衝擊的不僅是中國大陸,也會影響美國廠商發展。(資料照,BBC中文網)

再者,中美的貿易戰不但對於中國大陸的景氣和美國的廠商造成負面影響,也間接影響全世界經濟的景氣,所以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或是世界銀行,都在去年年底下修了今年經濟成長率的估計,世界銀行還特別用「烏雲滿天」(Darkening Skies)來做為對於今年全球經濟展望的報告標題。中美貿易戰如果繼續打下去,美國可能要承擔世界經濟景氣趨緩甚至開始走向衰退的責任。從這些外界的環境來看,或者從目前談判的氣氛來看,雙方在這一波貿易戰達成停火協議,能夠把原先所實施的制裁做一個改變,應該是各界都期待看到的結果。

假設能夠達成協議,中美的競爭會因為這一次的協議簽署而終結嗎?答案應當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當初之所以會產生貿易戰,中美會出現緊張的競爭關係,川普能夠當選美國總統的結構上原因,並沒有因為這次貿易戰的落幕而得到解決。貿易戰的開始其實就是世界上反全球化浪潮的產物,反全球化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在過去三十年以來,西方社會傳統的中產階級在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中所佔的比率愈來愈少。

龐大的中產階級原來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安定力量,當整個中產階級都無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原來的份額,甚至有一些還落入新貧化,一定會對於現狀覺得不滿與恐懼,正好這三十年也是全球化積極進行的三十年,所以不論這兩個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在很多西方社會的民眾心目中,是全球化導致他們的生活出現了困境,所以很自然地出現反全球化的呼聲,事實上川普也就是在這樣的浪潮之下變成美國的總統。

2019年2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德州舉行造勢集會。(AP)

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可能是19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因為那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與美國雷根總統做了市場化的改革之後,很多原來國家所扮演重分配的角色都被重新檢討。任何一種經濟發展模式要能夠持久,必須讓大多數的成員百姓能夠在發展中能夠分享果實,但是實際的過程中有一些產業興盛,有一些衰敗;有一些地方興盛,有些地方衰敗。

國家應當動用資源幫助衰敗產業的就業者,能夠學習到新的技能,協助他們轉業,也要動用資源救助衰敗的地區,例如改善該地區的公共建設,讓那些地方具有重新吸引投資的能力。但是一旦國家因為不斷減稅而失去了得到資源的機會,重分配的政策又被質疑,完全是用市場導向來決定資源分配時,雖然整體全球化的利益還是正的,內部的分配會出現問題,落後者不能獲得足夠的幫助與補償,而等到落後者變成佔社會很大比率時,人心必然思變。全球化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但是愈是全球化愈需要配套,這個配套就是剛才提到國家要扮演一個重分配的機制。所以當1980年以後,全球化積極進行,而原有的配套措施不但沒有新建立,反而被摧毀,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

假定中美這波達成協議,其中有一點是會對美國的國內分配,朝向補償落後區域的方向走:中國大陸會增加購買很多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而這些產地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國的中土或南部,很多都是原來在經濟發展相對於東西兩岸比較落後的地方,所以就這點來講是會有幫助,但是它的力量不可能達到將美國整個貧富差距扭轉。

現在美國很多人就把中國大陸視為主要敵人,學者、參議員、眾議員、名嘴都在講,講到後來可能造成很多美國人相信中國大陸的確是他們的敵人,而且很快地就要兵臨城下。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期待中美的競爭關係在短期內平息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華為。(美聯社)
中國華為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遭美國封殺。(資料照,美聯社)

未來在貿易以外最可能產生衝突,會造成另一波危機的地方至少有以下幾項:第一,科技,如果雙方各自發展科技,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不會是雙方各自發展,例如美國現在正協同世界上國家要封殺華為作為5G基地台主要供應商的地位,美國已經尋求要引渡孟晚舟到美國送審,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的前高管皮耶鲁齊(Frederic Pierucci)最近出版新書《美國陷阱》,描述他在2013年去美國出差的時候被抓,後來因為「在印尼等地行賄」而被美國判刑;他所服務的公司也被追訴,一直到後來其能源部門被主要競爭者──美國奇異公司併購才停止。所以在科技的領域上不會只有研發的競爭,美國會更廣泛以超級強國的姿態來時施治外法權。第二個是金融,如果中美這一波協議之後,美國對中國大陸逆差的狀況沒有改善,美國可能採取當年對付日本的方法,強迫人民幣升值。第三個是一帶一路,美國會全力策動一帶一路的國家阻止中國大陸參與其基礎建設的進行,也會全力阻止「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拓展業務。

台灣當然也是美國可能動用的戰略武器;如果台海發生衝突,將可有效牽制大陸的崛起。當然,我們不希望這成為事實;台灣的人民最有動機讓中美之爭落幕,一方面可以讓積極參與東亞供應鏈的台商不被貿易戰牽連,一方面可以避免台海軍事紛爭、確保和平。期待台灣可以出現和平使者,協助和平的促成。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立體書封(時報文化出版)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立體書封(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朱雲鵬現任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暨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共同作者歐宜佩為中央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分析師。作者新書《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就是深入解析中美貿易戰的前因後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