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孩子嚎啕大哭:《砲彈下的渴望》選摘(2)

2016-04-01 05:30

? 人氣

縱使絕望失意,加薩還是我的家。無論身在何方、無論出入國門時要在檢查站等多久,甚至要在烈日底下跟海關人員爭論他們欺壓旅客以及受害者的行徑,通過拉法市關口時,我還是備感喜悅,因為終於回家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其實是有選擇的,我有荷蘭的公民身分。每當砲聲隆隆,我都不禁問我自己,該不該舉家搬到荷蘭去,到那個我兒子出生的地方,繼續我在鹿特丹伊拉姆斯大學跟哥倫比亞的博士班研究,試著把F-16導彈還有以色列施加於我們的惡夢拋諸腦後。

但是身為記者,我有義務要把事實傳達給同胞跟以色列人民。我選擇留在巴勒斯坦,我要跟妻兒、父母,還有兄弟姐妹待在這個摯愛的家園。

以色列從一九四七年之後就讓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5]。我跟家人生為錯誤的種族,信奉錯誤的宗教,所以此地不歡迎我們。不過這裡是我的家鄉,我心意已決,永遠不會離開。這是世人所享有的權利,無論你是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皆然,也不論你信奉猶太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我們終究都同樣是人。

本書全書註腳皆為譯註

[1] 指二○○二年以來,以色列為了防止巴勒斯坦激進分子而築起長八、九公尺高的圍牆,牆基本上沿著以巴國界再偏東一些築起,所以納入了不少國際上認為應屬巴勒斯坦的國土,並使得有些農地、公路、學校就這樣被拆散。目前這面牆還在建造中,已超過四百公里。

[2] 以色列自行開發的反火箭系統,能自動探測火箭彈,攔截五到七十公里以內的目標。

[3] 歷史上,納粹都曾在這些地區設立過集中營。

[4] 原文出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5] 聯合國於一九四七年通過分治法案,主張建立一個猶太國、一個阿拉伯國,而以色列於一九四八年宣布建國、於一九四九年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本文選自《砲彈下的渴望:加薩走廊轟炸日記》,作者穆罕默德.奧默是成長於拉法難民營的巴勒斯坦籍記者,長期在西方媒體撰稿中東議題,24歲即奪下戰地記者最高榮譽「瑪莎.蓋爾霍恩新聞獎」

《砲彈下的渴望:加薩走廊轟炸日記》,穆罕默德.奧默(Mohammed Omer)著,時報出版。
《砲彈下的渴望:加薩走廊轟炸日記》,穆罕默德.奧默(Mohammed Omer)著,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