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劉士余會是中國版的賣菜郎「韓國瑜」嗎?

2019-02-12 07:10

? 人氣

中國原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卸任,履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讓供銷社又火了。

中國原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卸任,履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讓供銷社又火了。

2019年伊始,農曆新年剛過,中國國務院也即將發佈今年的1號檔。十多年來,中央1號檔都是圍繞「三農問題」,今年可能也不例外,最近關於三農問題的預測和討論也比較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月26日,原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卸任,履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以下簡稱「全國供銷總社」。因為這樣一個大紅人的到來,全國供銷總社這個默默無聞的單位也開始有了熱度。

2018年1月15日,「全國供銷總社」舉行了第六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新華社作了一篇題為《全國95%的鄉鎮又有了供銷社》的報導。文章概述了中國供銷社近些年的發展情況,提到了「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主陣地在鄉村。5年來,我國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1萬多家,總數超過3萬家,鄉鎮覆蓋率從2012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95%。」

這樣一則去年的舊聞,最近卻被一些人加上了「中國將逐步恢復計劃經濟體制」的標題,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大論壇轉載。

供銷社確實是當年計劃經濟的產物,今天它的地位和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根據去年《新華每日電訊》的一篇題為《供銷社沒有完全遠去,「金字招牌」正在重新擦亮》的報導: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靠統購統銷包攬了中國幾億農民的買與賣,「金字招牌」無人不曉。直到市場經濟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供銷社才漸漸淡出了百姓視線,好像消失了。近年來,供銷社在深化改革中不斷調整定位,正在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金字招牌」正在重新擦亮。

河北一基層供銷社在託管服務的土地上用無人機打藥。(河北省供銷社)
河北一基層供銷社在託管服務的土地上用無人機打藥。(河北省供銷社)

如果要作一個參考的話,今天中國供銷社的職能其實和臺灣的農會很相似,美國、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類似的農會組織。今天中國供銷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涉及大田託管、種苗供應、莊稼醫院、科技培訓、資訊提供等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

近些年中國有走左傾路線的風險,去年有民營經濟退場論,今年初又呼籲過緊日子,不少從計劃經濟年代過來的人嗅出了政治味道,出現這樣的解讀也並不意外。加上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因為實施計劃經濟,原本富裕的國家現在接近奔潰的邊緣,很多人都擔心中國再次恢復計劃經濟體制,又要回到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年代。

筆者認為這純粹是誤讀,中國不可能再恢復計劃經濟體制。

首先,供銷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並沒有行政強制性,也沒有排他性,農民可以自由選擇。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1992年至1998年,全國供銷社基層網點以每年10萬個下降,從最初100萬個以上,縮減至40多萬個。供銷社留下來的固定資產非常豐厚,加上繼續承擔部分行政職能,它依然可以配合中國的三農政策服務農民。

中國農民自古以來看天吃飯,很多時候豐產並不能豐收。今天和農會功能類似的供銷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銷兩難,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和專業合作社開展各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建立健全聯結機制,形成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

如今中國的不少農產品都借助互聯網的平臺賣到全國各地,這裡面物流配送是關鍵。一些民營物流公司對偏遠的農村市場並沒有興趣,而供銷社分佈各地的網點無疑打通了打通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

今天中國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可以自由流轉,農民可以選擇託管給供銷社生產經營,也可以自主經營,這完全是市場經濟行為。

山西省壽陽縣宗艾鄉供銷社的貨郎肖富年(左一)送貨到老年人的炕頭。(。攝於1958年,新華社資料照)
山西省壽陽縣宗艾鄉供銷社的貨郎肖富年(左一)送貨到老年人的炕頭。(。攝於1958年,新華社資料照)

其次,計劃經濟早就被證明是條死路,中共不會如此蠢笨。當年實行計劃經濟的共產主義國家,今天要不早已煙消雲散,要不掛社會主義的「羊頭」,賣資本主義的「狗肉」,就算如朝鮮一樣純潔的共產主義國家,也出現了市場經濟。

中共建政後,通過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一步步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時代,小到火柴的產量都要由黨委領導拍板決定,當時生產沒有積極性,銷售沒有熱情,商品還一票難求,整個社會如一潭死水。國家積貧積弱,國際上自然也沒有話語權,當時對岸的中華國民才代表中國。

今天中共之所以能在國內「頤指氣使」,國際上「揚眉吐氣」,正是靠著四十多年來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激發了社會的活力,累積了巨額財富。

廣東潮安縣楓溪公社基層供銷合作社人員在收購冬瓜,協助當地農民打開銷路。(攝於1962年,新華社)
廣東潮安縣楓溪公社基層供銷合作社人員在收購冬瓜,協助當地農民打開銷路。(攝於1962年,新華社)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早已寫入中共憲法,如果想改弦易轍,恐怕沒有延長主席任期那麼簡單,到時候地動山搖都有可能,中共為什麼要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呢?

今天中國供銷社和臺灣的北農也很像,它們的首長不過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沒有人會去在意。北農自從韓國瑜任總經理,才開始有人關注,沒想到韓國瑜後來搞得風生水起,還掀起了韓流,成功挑戰高雄市長寶座,成為國民黨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今天劉士余比當時的韓國瑜有優勢,他在任證監會主席的時候就被大眾知曉。如果他也能像韓國瑜一樣掀起韓流,照顧更多農民的利益,未嘗不是件好事。

接韓國瑜班的吳音寧,雖然被議員譏笑看不懂財務報表,資質平庸,但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北農是一家民間公司」,對於今天的中國供銷社卻很有意義。

人有時難免沉醉于往昔的崢嶸歲月,一個國家或公司也是如此,但是這樣總會有太多歷史負擔。如果真想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為什麼不改名以示決心呢?

*作者為流亡海外寫作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