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區塊鏈與特殊狀況資產交易所

2016-03-24 06:50

? 人氣

@問題:如何在市場不效率甚至缺乏流動性與互信基礎時買賣特殊狀況資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述六個案例,是專業投資人在實戰中非常可能會遇上的情境,牽涉的資金額往往達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規模。投資人買賣的資產,是源自於特殊狀況中各種法律關係的請求權,本質上是金融合約。這些狀況的共通點,就是這類金融合約市場多為沒有中央清算所的交易,也沒有股票或外匯市場的成交量,對資訊科技的運用仍然十分落後,在交割與結算上往往倚賴人工作業,錯誤率偏高而作業效率偏低,且交易雙方不一定有互信基礎。交易市場並不活絡,法律程序昂貴,且不同投資人不一定都能得到同等待遇,卻都可能要在相當有限的時間內根據不一定透明的資訊下決斷,對智力與執行力的挑戰與下西洋棋相仿,卻又有玩俄羅斯輪盤的風險。

更複雜的是,陷入危機的企業大股東與經營團隊可能為了私利,與其他投資人另闢棋局,競爭對手也可能藉機搗亂,增加不可控的變數。以金融市場最先進的美國為例,過去在零利率政策催谷下,高收益貸款(leveraged loans)是銀行協助私募基金進行槓桿收購的金融工具。據統計,這類貸款的在外餘額超過1.2兆美元,且許多承做機構是投資基金等非銀行機構。一筆高收益貸款的交易,因為需要審閱卷秩浩繁的合約文件,且往往會牽涉多方談判,有時候可以拖上一個月都無法交割,而且通訊方式甚至還在用傳真機,且風控與遵法單位不一定能夠即時了解每筆貸款的真實市況,對信用曝險動輒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金融機構而言,面對不斷上漲的監管要求與作業成本,是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圖示
 

人類組織調動資源的通訊網絡,可以粗分為中心化、去中心化、與分散式三種。網絡上的節點,可以是個人、企業、甚至各種硬體與軟體。節點之間的價值交換,都可以被某種程式語言規範。目前的大型金融機構,基本上是以中心化 (centralized) 的範式在運作。雖然一直都能互聯互通,但從用戶與資本市場的觀點而言,其實並未真正達成在底層的資料與信息的共享。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恰好提供了一個降低作業成本與提高資本運用效率的契機。這並不是說既有金融體系賴以運作的基礎架構已經完全不堪使用。事實上在很多領域,既有技術架構表現得並不差。近年來多次股災,大型交易所與金融機構均未傳出嚴重錯賬、無法結算或交易系統失靈的情況,顯示既有體系的作業能力仍然足以應變。但在像特殊狀況投資這類小眾市場,全球行之有年的交易慣例其實就是多中心化的互聯網點對點交易,但交易市場的金融與法律基礎建設卻並未與時俱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