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台灣的經濟何去何從?全球產業供應鏈及未來科技觀察

2019-02-07 06:50

? 人氣

北榮把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等科技,應用在醫療照護上。(取自flickr@總統府)

北榮把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等科技,應用在醫療照護上。(取自flickr@總統府)

這個世代的經濟演變?現在是物質豐饒的時代,也可能面臨幾個挑戰:首先是「無形價值大過有形物質」,但很難課到稅?所以美國要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期盼能在3月1日的貿易停戰前,達成對中國的關稅調到25%。貿易戰爭看來是中國大陸受害,其實整個東亞供應鏈也會受害。美國本身的消費品也可能因而漲價,甚至影響全球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產業供應鏈中,臺灣的定位在哪裡?從世界大局來看,最好是臺灣利益=亞太利益=世界利益,臺灣問題=亞太問題=世界問題,就形同冷戰時期,臺灣是反共的前哨、美式全球化時期的「矽屏障」。但在「中式全球化」時期,臺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定位在哪裡?問題是:中國大陸已成世界製造中心,台灣到底要開創什麼獨特性?

經濟上,在「美式全球化」時期,企業的競爭力是靠Cost down ,那時候的臺灣是跨國企業連結中國工廠的「管理人」。而在「中式全球化」時期,企業競爭力是「好東西便宜賣」,臺灣企業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協助者」。從管理人→協助人?臺灣在供應鏈的地位被「降階」,也決定臺灣的未來?!

目前產業鏈的世界秩序如何建置?首先,美國當然位居「產業鏈」頂端,旣是研發設計又是消費市場,而經濟的啟動引擎就是「新科技」,1990年網路技術結合地緣政治、金融策略運用,美國幾乎不用一毛銭,就將「美國治世」延伸至2008年。「金融風爆」後,美國擬藉由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3D列印等技術升級而規劃經濟轉型,可惜結果比預期來得慢?!

2018年10月8日,工作人員在全國雙創活動周媒體開放日上展示光子人工智慧晶片。(新華社)
中國雙創活動周媒體開放日上展示光子人工智慧晶片。(新華社)

反觀,中國的「產業鏈位置」,從1990年代→2008年代→2018年代,由低端供應鏈→中端製造大國→高端科技,從市場培養人才與資金,堪稱世界第二科技大國。又,基於產業鏈的位移,目前供應鏈低端的產業也不斷的往中亞、南亞(印度、泰國)或東南亞(越南、印尼等)遷移,中國也藉由基礎建設與互聯網(Iot)獲利,形成「一帶一路」的中式全球化。    

目前國際經濟的核心問題是甚麼?經濟通貨緊縮→消費能力減少→百業蕭條?首先,資訊技術的應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促進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可以改進而節能、節力外,對氣候變遷的調適也使人類生活開始減少能源上的浪費。其次,少子化之高齡社會的到來,傳統的消費型態大幅減少與改變,造成傳統型的工作數量大幅減少,衍生年輕世代的工作職缺少與低薪,他們除了沒有消費能力外,也對結婚生子興趣缺缺?!

電子商務是未來的外貿主流嗎?利用IT概念將網路、通訊、系統、服務、資訊結合的電子商務(E-commerce),目前已經可以物美價廉外,也有配送迅速,大幅減少開店人力、場地開銷,漸漸取代傳統商店。現在的先進國家,互聯網電商蓬勃發展,例如Amazon、阿里巴巴、eBay與騰訊等,就是將IT與商務經濟結合發展,把生活消費品賣到國外。反觀,臺灣的便利商店,它雖然方便卻不物廉,下一步能與國外市場結合嗎?   

在首屆進博會系列活動——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佈2000億美元進口計畫(新華社)
在首屆進博會系列活動——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佈2000億美元進口計畫(新華社)

再來看「創意經濟、整合力」的重要性?例如,iphone的供應鏈來自43個國家(日、韓、美、臺灣、中國大陸等)。但iPhone賣的是「創意設計」,利潤中高達90%係美國蘋果及其他13家晶片供應商賺走。而供應鏈最尾端的廠商,只能擁有9%毛利,2%淨利潤。這對傳統經濟的挑戰是什麼?筆者認為,有形資產容易算得出,但「無形資產」的「研發」、「創意」、「整合」及「智慧財產權」更重要。

網路時代就業市場為何變難?筆者認為,就業市場型態已經從「金字塔」變成自由市場!在工業科技時代,科學化管理是主流,人們由四面八方集中到城市工作,需要各就其位各自負責,形成金字塔組織型態,商業大樓的電梯就是最好例証,形如將組織管理吊在半空中進行。在「數位時代」,進入網路卽平台,使用權代替所有權,u-ber、AiRbnb等都是,應用「演算法」(Algorithm)來管理房間、車輛及人員,組織型態變成自由市場,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尤其是機器人(Robot)代替人來管理,更是無情啊!

誰是當前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筆者以為,傳統經濟的自由競爭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擔負著社會資源分配的工作。然而,未來會被「數位的手」取代,也就是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的「演算法」來擔綱社會資源分配的工作。這就是AI、Big data進步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運轉越發順暢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這些未來科技不僅會給傳統市場帶來「結構性變革」,促使買方消費行為的轉變,還可能藐視自由競爭,甚至傾覆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石?!

*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財務金融系不動產學程教授,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