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思辨之夜》面向數位浪潮:假新聞氾濫、同溫層效應⋯⋯社媒年代的我們,距離真相更近了嗎?

2019-02-03 09:40

? 人氣

2019年1月31日,社會學者曾柏文出席思辨之夜,談論社群媒體時代對民主的挑戰。(簡必丞攝)

2019年1月31日,社會學者曾柏文出席思辨之夜,談論社群媒體時代對民主的挑戰。(簡必丞攝)

社群媒體改寫了當代生活型態,民主的樣貌也隨之改頭換面,大眾參與政治的門檻降低、意見交換變得更迅速,卻也成為操控民意、傳播錯誤資訊的溫床。社群媒體作為工具,究竟是促進、深化民主發展,抑或對民主造成危害?在社群媒體建構的虛擬世界中,我們距離真實的資訊是否越遠?第二屆法國思辨之夜(La Nuit Des Idées)1月31日晚間於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登場,以圓桌討論形式,邀請與會者分享數位浪潮下民主的機會與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群媒體能載舟亦能覆舟

前《端傳媒》評論總監,長期觀察社群媒體現象的社會學者曾柏文,當晚負責主持「社媒年代的民主挑戰」的圓桌討論。與會者首先討論社群媒體帶來的正面效益,無論從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或台灣近年學運、社運的例子都可以看到,傳統媒體不再是唯一的消息來源和發聲管道,在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可以是資訊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使傳播訊息的管道更加多元、分散,曾柏文稱之為「知識權力的民主化」。此外,社群媒體更有助於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彼此串聯,產生行動可能,對民主確實有正面影響。

20190131-社會學者 曾柏文31日出席思辨之夜。(簡必丞攝)
2019年1月31日,社會學者曾柏文出席思辨之夜。(簡必丞攝)

但與會者也提及社群媒體帶來的同溫層(或稱回音室(echo chamber))效應,演算法讓使用者「在臉書看到3千人跟我按同一篇文讚」,接收的資訊都反過來印證、強化原有立場。另外曾柏文也提醒,分眾傳播的同溫層現象在傳統媒體同樣存在,人們本就會依偏好獲取資訊,但演算法卻進一步細分光譜,讓同溫層在強度和數量上都有所增加,例如「民法派」和「專法派」在立場上都屬較支持同性婚姻的陣營,卻在社群媒體上吵得不可開交。

同溫層在固著原本立場的同時,也讓意見相左者互相攻訐的現象層出不窮,以偏激、「酸化」的語言進行互動,雖然溝通的量確實增加,但在質的層面則要打上一個問號,曾柏文說,社群媒體上的「言論內戰」現象使得意見相異的「部落」間無法有效對話,更難以取得共識。

社媒時代與事實的距離

曾柏文也提問道,在社群媒體時代,人們與事實間的距離究竟拉近或更遠了?曾柏文歸納,社媒時代下媒體追求即時、速度至上,編輯台查核事實的時間也受到壓縮,難以負起原有的把關責任,更遑論急著在話題浪頭上發表看法的意見領袖。而在訊息接收端,具有批判識讀能力的閱聽人,確實能有更多資源查證事實,但也得花上許多力氣,社群媒體快速分享的特性,也讓不實資訊走得更遠。另一方面,社群媒體上的海量資訊,讓使用者必須迅速對資訊分門別類,也因此容易依照標題決定是否點閱,或依憑既有立場貼上標籤,決定對內容的信任程度。

20190131-法國國會議員 Paula Forteza(左)、法國人權大使 François Croquette(中)與立法委員 許毓仁(右)31日出席思辨之夜,並舉辦數位科技與社會連結的講座。(簡必丞攝)
2019年1月31日,法國國會議員 Paula Forteza(左)、法國人權大使 François Croquette(中)與立法委員 許毓仁(右)31日出席思辨之夜,並舉辦數位科技與社會連結的講座。(簡必丞攝)

此外,社群媒體的組織動員力量能載舟亦能覆舟,有心者利用社群媒體作為操控民意的工具,滲透民主體制,甚至影響選舉結果,2016美國總統大選後爆出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即為一例。在緬甸等國家,社群媒體更成為散播謠言、煽動種族仇恨的溫床。

共同體基礎遭瓦解

曾柏文最後以知名美國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經典著作《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進行總結。安德森認為,現代國家建立的關鍵之一便在於大眾媒體的出現,當人民閱讀同一份報紙、收聽同樣的廣播,彼此共享的資訊和經驗讓共同體得以誕生。但在人群高度異質、難以妥協產生共識的社群媒體時代,「大眾」媒體不復存在,建立共同體的基礎瓦解,成員分裂成一個個對立的虛擬部落,在如此碎裂的社會型態下,人民要如何建立認同?民主體制該如何運作下去?曾柏文並沒有給出答案,把問題交給與會者思索。

防治假新聞 台灣可以怎麼做?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創辦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則在圓桌論壇分享數位時代假新聞的挑戰與防治。胡元輝首先拋出問題:什麼樣的假新聞應該被防止?相較台灣動輒對不嚴謹甚至帶有敵方觀點的報導扣上假新聞的帽子,歐盟對於假新聞的定義標準相當嚴謹:必須滿足「具改變認知的意圖、欲達成特定政經目的、造成公共危害」這3個條件,才需要由公權力介入處理。

20190131-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創辦人 胡元輝31日出席思辨之夜。(簡必丞攝)
20190131-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創辦人 胡元輝31日出席思辨之夜。(簡必丞攝)

回應國內對立法管制假新聞的呼聲,胡元輝也介紹歐洲各國防堵假新聞的經驗做為參考。德國透過立法方式,將管制責任轉嫁給社群媒體平台,若未能即時移除假新聞或仇恨言論,將會面臨最高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7億元)的鉅額罰款,卻導致眾平台為免受罰而自我審查,將並未違反規範的言論「預防性下架」,造成戕害言論自由的後果。法國則特別針對選舉期間的假新聞做規範,在候選人或政黨提出申訴後,由司法機關於48小時內做出裁決,以刑法處罰假新聞的散播者。而在德法模式之外,英國目前正在研擬向社群媒體開徵教育捐,將經費用於實施數位素養教育。胡元輝強調,解決假新聞問題並非立法與否的零和遊戲,呼籲眾人思考更妥適且切合台灣在地脈絡的解方。

2019思辨之夜》

如何跟長輩聊同婚議題?呱吉分享溝通技巧:用語盡量簡單,態度要有禮貌

零背景、無黨派,網紅也能當議員!呱吉分享選戰策略:如何把網路聲量變成選票

面對全球民主危機 法國人權大使:我們需要更多的民主,而不是退縮

沒有辯論就沒有民主!文化部長鄭麗君:公投舉行前的公共思辯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