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搶救」卡「都市計畫」 鄭麗君:推文資保存2.0,搶救外還要再生

2019-01-30 22:40

? 人氣

對於地方政府方面,鄭麗君坦言,確實有需要再和一些地方政府溝通,其實民主政治,民意是最重要的,地方首長應該是可以回應民眾期待,文化部無法指揮地方,但人民的參與會真正產生影響,希望大家可以用比較正能量的方式倡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副秘書長蔡淳任,則針對文化人才培育、勞動力部分,詢問目前有無具體計畫、已開始的補助計畫有評估時程?且目前文化產業相較一般產業,調查非常薄弱,是否會有這方面計畫?

20190130-「後。文化政策白皮書:實踐力。行動力。」公共論壇,文化部長鄭麗君。(甘岱民攝)
鄭麗君說,國家文化預算不能只有硬體,今年度文化部預算中,就有17%是軟體預算。(甘岱民攝)

「重整藝文生態系 須重視軟體營運」

鄭麗君表示,會重整藝文發展生態系,目前的生態系都是硬體導向,有文化中心、各地場館;軟體上沒有營運團隊,也沒有預算,藝術家不只要創作,還要負責營運、找觀眾,非常辛苦。她說,所以透過前瞻預算結合,推動藝文場館組織催生,不管是總監制,還是行政法人化都可討論,總之要尊重專業。

鄭麗君說,文化部選前也和各地文化局進行會報,很多地方政府回應都很強烈,國家文化預算不能只有硬體,過去都是地面上看得見的硬體,但像是今年度文化部預算中,就有17%是軟體預算。

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如何突破困境?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柯人鳳提到,文化產業過去因為要排斥GDP思維,可能因此變得反商,但2008到2016年視覺藝術的總產值,每年多在40到60億之間,其中只有1、2%外銷,表示藝術家在國際上的推展遇到阻礙,全球藝術市場總產值超過600億美金,台灣的產業環境是否準備好迎接國外廠商?像國外廠商進來,可能會遇到進口關稅、營業稅的問題,也會面臨國稅局跟海關認知上的不足,如何突破困境?

鄭麗君回應,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過去有輔導金和頒獎,但這不足以催生產業,國家場館也只是最基礎的文化公共服務,要推動產業有其侷限性,軟實力的產業政策,要用生態系概念堆動,沒有單一解決方案,要結合在產業鏈裡,人才才會留下來。

文化部訂立3計畫

對於文化政策,鄭麗君進一步說明,文化部有訂定幾個計畫,一是調查研究 ,連調查架構都要翻新,如目前政府對網路數位型態的調查還沒有,也沒有主管機關,因此會由文策院來完備;二是文化金融體系的建立,像是無形資產評估、鑑價、保險等,還有稅制改革,目前都有研究在進行,未來希望在相關藝文獎助條例裡入法;三是鼓勵原創性,會透過獎補助,協助創作紮根,或有時候文化多樣性容易被忽略,所要用文化庇護的方式來協助維持。

鄭麗君提到,數位工具是台灣知識體系進入世界的重要關鍵,台灣有很大潛能,科技應用讓我們可以連結過去,所以像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裡頭的授權跟data開放,讓它可以進入文化產製的過程,如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電影,就需要科技來重現過去,或突破現實限制。

觀眾提問指出,台灣過去缺乏專業、本土的博物館人才培養,鄭麗君說明,未來希望成立博物館司,並有專業的博物館政策,博物館是最重要的第一線文化設施,包含各處場館、博物館的升級,是我們可以挑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