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思觀點:隱憂尚存問題未解,風電融資之路困難重重!

2019-01-31 06:50

? 人氣

作者認為,離岸風電產業在台恐有「政策缺乏穩定性,隱藏法規風險」、「主管機關規劃不週、本末倒置、邊推動邊訂規則」、「開發商未提供完工保證,變成銀行幫開發商承擔大部分建置期風險」等風險。(陳明仁攝)

作者認為,離岸風電產業在台恐有「政策缺乏穩定性,隱藏法規風險」、「主管機關規劃不週、本末倒置、邊推動邊訂規則」、「開發商未提供完工保證,變成銀行幫開發商承擔大部分建置期風險」等風險。(陳明仁攝)

針對1/26/2019自由評論網《自由開講》「法巴銀及德銀相繼打臉梁敬思」指控,回應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批評離岸風電,但其實他一個離岸風電融資都沒做過,一個都沒有!」

評論:本人的確沒有做過離岸風電融資,一個都沒有!但剔除海洋風電案,請問有那一家外銀和國銀曾在台灣承做過離岸風電融資?

-「他只是因為接了金融研訓院的離岸風電融資計畫主持人,收集一些資料就搖身一變成為「專家」,...所謂主持人不過只是掛名,真正做事的還是底下的研究員。」

評論:本人從未自我吹噓是「專家」,但真正「專家」是靠專業及本事嬴得外界肯定,並非靠大機構頭銜。

並未否定研究人員貢獻,但本人因專案融資經驗受邀,可不是那種只掛名不做事、等著領研究費的消極計劃主持人。請去打聽一下,在台灣有幾位金融人士敢堅持己見,和委託主管機關據理力爭?還有,您認為計劃主持人在金融研訓院報告都是掛名,不需積極參與提供意見嗎?

陳建仁表示,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風場及離岸風電開發環境,一定要積極以風力發電推動能源轉型。(圖/中鋼公司提供)
陳建仁表示,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風場及離岸風電開發環境,一定要積極以風力發電推動能源轉型。(圖/中鋼公司提供)

-「日前梁先生....說到:『多數外資開發商在台專案借款都打算採取「無追索權專案融資」模式,時間長,借款合約又無完工保證,開發商還可以自由出售或移轉專案股權,將債務爛攤留給本土銀行』。在台灣,假新聞已經不是新鮮事...」

評論:似乎現在任何”不中聽”的真實消息在台灣都被稱為「假新聞」!「多數外資開發商在台專案借款都打算採取「無追索權專案融資」模式」,這可是(除沃旭之外)開發商公開鼓吹的。本人論點絶非憑空杜撰,該風電案的離譜寛鬆條款乃貸款銀行私下透露,本人也和一些國銀高層印證過。坦白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歐洲銀行除了既有的評估標準外,也會評估開發商。歐洲離岸風電已發展近20年,現多採用專案融資方式進行,...」

評論:本人並未質疑歐洲銀行在離岸風電的專業,個人不反對專案融資,但對於「無追索權」專案融資則有高度保留意見(因台灣市場成熟度及銀行專業性尚未俱全),這也是我建議國銀應透過共組聯貸銀行團去學習的原因。只是沒想到去年出爐的專案融資,風險分擔機制未清楚交代,反將原屬開發商應承擔風險的責任轉嫁給銀行團,由於預計外銀離岸風電融資曝險很快會透過出售或證券化移轉至本地金融機構,國銀等於是「被趕鴨子上架」。

可能是孤陋寡聞,本人在銀行界近38年,卻從未在台灣外銀圏高管聽說過有Tim Hsu這號人物。既然指控本人沒有任何專案融資經驗,請問您是否知道本人過往經歷? 是否知道本人主辦過那些大型融資案?是否參與過IPP第一波與第二波開放過程並擔任過開發商財務顧問?是否協助過外銀取得焚化爐開發案財務顧問?是否擔任過高雄捷運興建營運合約總召集人並積極參與談判嗎?(假如您是banker)請問在工作生涯中是否有「無逾放、無呆帳」記錄?

-「專案融資針對1 個專案,參與的10多家銀行都會各自的盡職調查,所以會更審慎、更在意賠錢的風險,...」

評論:説起來頭頭是道,但和開發商談判時真是如此嗎?參貸銀行私下透露,本期望外商銀行能把關,帶頭爭取將完工保證及股權轉讓限制等條款併入貸款合約,沒想到談判首先投降讓步的卻是外銀,國銀根本使不上力。由於貸款金額為187億元有11家銀行參與,基於業績壓力並顧及是政府大力支持示範案,頭已洗下去,雖不滿意也只好參貸。

20170322-德國綠能專題,德國柏林,鐵路沿線風力發電風場。(顏麟宇攝)
圖為德國柏林,鐵路沿線風力發電風場。(顏麟宇攝)

閣下文中引用的外銀離岸風電專案融資報導,講得看起來都沒錯,八大風險評估都對,但並未說明這些風險如何分擔。

本人工作生涯中逾20年歷任CIBC、Commerzbank、CAI及ING等銀行在台總經理,曾分赴北美、中國及東南亞打天下,從零開始幫外銀建立海外台商企業客戶。如果本人能力未被肯定,閣下以為現實又強調績效的外銀是吃素的嗎?

本人也曾在美僑商會及歐洲商會Banking Committee協助草擬Position Paper超過十多年;擔任過歐洲商會理事三年;曾在台大及政大擔任兼任教授講授「銀行業授信實務」;更從無逾放款及呆帳記錄。在掌握放款風險及銀行歷練方面,相信絶不會比那些風電產業老外主管遜色。

-「由歐洲風能協會(Wind Europe)2017年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4%的離岸風電新裝置容量採取「無追索權融資」的方式,...」

評論:您似乎有點醉了?閣下所提供圖表顯示44%是舊風場再融資,只有大約14%才是採取「無追索權融資」的新設風場。請了解,台灣目前離岸風電融資指的是新設風場,並非舊風場再融資。

該圖表也再度證明開發商及財務顧問不斷「洗腦」台灣社會、宣稱「歐洲大部分離岸風電均採取無追索權專案融資」說法,過度誇大事實。

-「梁先生...曾提到「如果國外的出口信貸機構及外商銀行願意提供保證或貸款金額超過專案整體借款50%,顯示該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案具有高度可融資性,本地銀行就可以放心參與」。....怎麼1年後的文章,卻將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視為妖魔猛獸,來騙取台灣人民的納稅錢呢?」

評論:麻煩再讀一遍該研究報告 p.142-144七點建議(大部分由本人提出),其中曽建議槓桿比率(Debt to Equity Ratio)不超過2:1、要求Performance guarantee及限制股權移轉,請問銀行團做到了嗎?沒想到銀行團居然連完工保證都放棄,令人難以置信。因此閣下擷取部分結論而忽略其他建議的作法,實屬斷章取義,不夠專業。

本人已退休,不需要趁機刷存在感或斷章取義去嘩眾取寵。這兩年有幸參與離岸風電發展過程,從授信評估觀點,發現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目前存在著下列隱憂或問題:

2019-01-03 經濟部工業局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政策 (作者提供)
2019-01-03 經濟部工業局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政策。 (取自經濟部工業局)

⭐️政策缺乏穩定性,隱藏法規風險(監察院於去年12月行文糾正經濟部違法之虞)。

⭐️主管機關規劃不週、本末倒置、邊推動邊訂規則(去年4月完成廠商遴選,遲至11月才頒佈「經濟部工業局離岸風力發電產業關聯執行方案審查作業要點」,自11月13日生效)。

⭐️本地銀行對開發商母公司財務實力的評估及營運狀況變動的掌握能力有待加強。

⭐️開發商未提供完工保證,變成銀行幫開發商承擔大部分建置期風險(例如:成本超支、工程延宕)。

⭐️大部分技術風險變成由銀行承擔:新型離岸風機(8MW或12MW)雖可大幅降低成本,但使用時間短,存在技術風險。

⭐️電能產出效率(現金流入)過度樂觀:風力測試時間太短,樣本太少,風力預估可能誇大。

⭐️不理性抗爭或爭執阻礙開工:未經漁會同意,漁業署提前發出「條件式同意函」,協助開發商強行取得籌設許可,可能引發抗爭及法律問題。

⭐️融資限制條款不嚴謹,不易確保債權:例如:無完工保證及performance guarantees、股權轉讓未設限、履約保證金分十年支付。

⭐️銀行報酬遠低於所承受的巨大曝險:融資期限太長、槓桿比率偏高、開發商邊蓋風場邊釋股、股權轉讓未設限、利率太低。

⭐️風電產業(投資、保證與貸款)曝險最終會集中於本地金融機構。

⭐️潛在訴訟與弊端:各級政府口徑不一、法規模糊缺乏合理依據、配套措施付之闕如、資訊欠缺透明度、決策流於「自由心證」。

⭐️主管機關、智庫及培訓機構缺乏專案融資與授信評估實務經驗,一味聽信開發商及財顧片面之詞與資訊,以訛傳訛,誤導風險認知。

最後,我們的初衷是依各人所長,把風險評估及管控經驗分享給國銀同業,協助強化風險管理紀律、減少放款損失。本人隨時歡迎專業討論、互相切磋,但對於無聊又不專業的指控,今後不再回應。

*作者為前國泰世華銀行柬埔寨子行董事長及前CIBC、ING銀行台灣區總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