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忠觀點:在台樹人十年的日本學者─向增原宏教授致敬

2019-02-01 06:20

? 人氣

(四)連接日本、亞洲與台灣之間的橋樑:在訪問中,增原教授說他在孩提時代,就想到除了科學之外,也對貢獻(日本)社會有興趣;在成為研究者之後,則思考著是否能夠貢獻於整個亞洲。以學術和自然科學為例,他認為歐洲的學術發達,各領域都有許多優秀有成的學者,但亞洲則除了日本之外,優秀學者——能夠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數有限,因此日本的學術團體應該負起扶持亞洲學術,引領更多亞洲同行成為優秀學者的責任。他認為亞洲的科學要能與歐洲科學並駕齊驅,或許還要二、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所以他在2002年創立並成為「亞洲光化學協會(Asian and Oceanian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的首任會長,致力於倡導亞洲科學的「個人化」與多樣化。所謂「個人化」是指一個學術領域有許多個優秀學者,群峰並峙,各領風騷,因此達到百花競妍的「多樣化」境地。從而,由於多樣化,有時就會在某地有某個人迸放出獨創性的科研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該訪問報導最後,談到產業與學術都已經高度(並且還將更加)全球化的今日,日本仍有許多年輕學生從無出國經驗,甚至膽怯於出國。增原教授指出,在與這些學生接觸時,除了啟發他們認知國際化的重要性之外,他常激勵日本學生去踏出第一步,告訴他們:「向外國邁進就先從台灣開始吧!」顯然,增原教授已經落地生根,把台灣當作了他的國際化的「學術基地」——他甚至還在交大建立了一個「增原塾(Masuhara School)」,與來訪的日本研究生、大學生及高中生海闊天空對話,指點迷津。

身為一個研究者應該具備的身影:增原教授是一位難得的典範,從十年前接受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職位開始,他就抱定一個目標,要「提升交通大學在國際科學界與日本學術界的能見度(“Increasing Visibility of NCTU in Science and in Japan”)」。這個目標,他念茲在茲,確實做到了。而且,在提升交通大學自然科學/化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高度的同時,他往往邀請國內其他大學和中研院相關領域的師生一起參與,這種「敬業精神」是我們最應該向他致敬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自覺既然在慎重思考之後,答應了接受這個職位,他就盡責敬業,身體力行,以提升台灣學術的能見度為抱負,從各面向、各角度切入,號召從高中生到資深學者的(台日)各年齡層師生,共襄盛舉。除了邀請國外學者前來,十年間,增原教授也持續推薦國內學者出席國際會議和出國訪問及講學,所以是平等的雙向交流。更必須指出,增原教授進行研究與推動各式學術活動的所需經費,不僅來自台灣,有些是他向日本政府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爭取得到的。無疑地,他的所作所為與「身為一個外國教授在台灣高教現場」的長期經驗,非常值得作為教育部在推動「玉山學者」計畫時的楷模與將來考核計畫成效時的標竿。

在當今高教亂流洶湧的惡劣環境與悲觀情緒瀰漫之中,筆者謹以此文向增原宏教授的「敬業精神」與「身為一個研究者應該具備的身影」致敬!

*作者為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及電子物理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