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全民拚英語 ,雙語教育啟動,4年培養2000位師資

2019-01-23 16:00

? 人氣

修法放寬外籍教師限制,有助於雙語國家政策目標達成。(東新國小提供)

修法放寬外籍教師限制,有助於雙語國家政策目標達成。(東新國小提供)

“Question! I fell hungry.OK? I want to eat some food.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請問,我現在餓了,我要吃點東西。那你想吃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籍老師一邊問著,一邊做著吃東西的動作,而且在“you”、“eat”加重發音。

“ I like……”

“Uh Uh. What do you want to eat?……OK We will come back. You listen. ”(嗯哼,你想吃什麼?……好!你先聽[別人說],等一下回頭你再答。)

孩子回答的句型錯了,外師立刻點名另一位小朋友。

台南市下營區試辦雙語計畫的東興國小一年級英語課堂上,外師不斷地拋出問題,要學生開口說英文。班上二十來個小朋友有一半的人高舉著手搶著回答問題,希望聽到老師稱讚一聲“Good job! ”(做得好)。

二十年過去,學生英語仍待加強

鏡頭向北移,桃園市同德國小六年級教室裡,班導薛婉綺正運用電子白板上數學,題目同步傳送到學生人手一台的平板電腦,學生作答後回傳,老師得以確認同學的理解度。引人側耳傾聽的是,老師幾乎以全英語授課,而且學生上台解題也以英文說明。

許多家長都會送小朋友去兒童美語班學習美語。(郭晉瑋攝)
許多家長都會送小朋友去兒童美語班學習美語。(郭晉瑋攝)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目前是時候了!我們已累積好幾階段的經驗,相信這次很清楚地抓到可執行的方向。」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肯定政策實施時機,也認為配合科技化學習輔助、老師們的熱誠與共識及有效的推動策略,相信政策可以成功。

去年十二月初,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拍板「二○三○雙語國家政策藍圖」,列出全面提升國人英語力與國家競爭力兩大目標,再依推動結果研議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國發會規畫的政策藍圖,包括讓行政部門官網全面雙語化、提升公務員英語力與外國人文書雙語化等。要讓英文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當然要先普遍提升台灣人的英文能力,為此賴內閣推出「推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政策。

賴清德不是第一位提出將英語訂為第二官方語言構想的閣揆。○二年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就說過要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三年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也稱十年內要讓英語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或準官方語言。

政策上,教育部從○一年起將英語教學延伸至小學五年級,比日本還早實施,○六年九年一貫課綱實施後,更向下延伸至小三;至於台北市早在一九九八年就開始逐年實施,目前小一一周有兩堂英語課。但將近二十年時間過去,國中會考總有三成以上學生的英文「有待加強」。
范巽綠在扁政府時期擔任六年教育部政次,參與九年一貫課綱研擬,見證扁政府時營造英語生活環境的推動,也在高雄推動雙語實驗計畫,她如何信心十足地認為第一個四年就會有很多翻轉?

修法讓外籍教師來台不只教語言

范巽綠接受《新新聞》專訪時說,要提升國人英語力,最重要的是營造生活化使用英語的環境,其次是解決師資問題。她說,當年九年一貫課綱從小五開始學英文,沒有再往下延伸就是受限師資不足。除了師資到位,還要教得好,學生學習有成就感就會喜歡上英文。在接受九年的義務教育後,至少要聽得懂日常會話,也敢於開口溝通,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

行政院要求教育部三個月內將《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與《私立學校法》修正案送立法院,提供縣市政府設置雙語學校的法源依據。「修法後,外僑學校將可招收本國籍學生。」范巽綠指出新法中一個突破點。

雙語教育不只是英語教學往下延伸,部分領域課程也要用英文上課,這代表各科師資都需要具備英語教學能力。目前雙語學校試辦引進外籍老師,對於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效果顯著,但受限於《就業服務法》,聘任的外籍師資只能教英文。

范巽綠說,《新經濟移民法》草案立法後,將開放八百位外籍教師來台教授所有科目,先促成「學校內國際化」,再將英語與國際化連結起來,有利台灣與國際做朋友,「法規鬆綁太重要了!」

她在高雄市教育局任內,曾選聘五位美籍、兩名波蘭籍的年輕教師,至彌陀、梓官等偏鄉學校向小學生介紹各自國家的文化。八周課程結束後,偏鄉孩子離情依依地說要到波蘭、美國探望五位外師,學生對國際化有了想像。

范巽綠堅信,台灣要與國際做朋友需要鼓勵課程國際化,增設實驗雙語學校也有助解決來台工作的外籍人才子女教育問題。而僑委會正推動台僑第二代返台學中文,順勢返台教英文,這是雙贏策略。

范巽綠對雙語國家目標信心十足,認為第一個4年就能看到許多翻轉。(柯承惠攝)
范巽綠對雙語國家目標信心十足,認為第一個4年就能看到許多翻轉。(柯承惠攝)

台北市東新國小試辦雙語學校進入第二年,校長鄭盛元觀察,雖然東新聘有外師,但雙語教學的主力還是本國籍老師,師資問題是迫切需求。

對此,教育部已與十八個師培大學合作,在今年啟動「全英語授課教育學程」,目標是在四年後培養兩千名全英語教育師資,十二年內可達五千人。

對於師資或學習資源不足的偏鄉學校,教育部的想法是善用科技媒材,直播共學及發動數位學伴政策,推動寒暑假英語營隊偏鄉服務,也將於各縣市設置「英語教學資源中心」。

老師共識熱誠是成敗關鍵

范巽綠認為,過去曾提「一校一位外籍老師推動雙語教育」的構想,但法律一直跟不上,現在法規即將鬆綁,加上科技化的學習輔助工具增加,有助於雙語教育推動。她也特別指出,老師們的共識與熱誠是推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

改變教學語言,師生都會產生抗拒心理。香港中文大學立校時即規定用中文(粵語)授課,這也是校名由來。二○○五年當時的校長劉遵義為要國際化,規定所有核心課程以英文授課,曾引發「哭中大事件」,約八成師生群起抗議。但是在劉遵義堅持下,落實英文授課,十年後中文大學的國際排行大幅躍升。

不過,不像台南二官辦編有預算,行政院推動雙語國家不另設專責單位,也未特別匡列預算,而是由國發會統籌協調各部會執行,除教育部可為此政策推動額外編列預算,其餘都由各部會原有預算勻支。對此,前政大外語學院院長、現任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強烈質疑政府「根本是玩假的」。

陳超明說,一個具前瞻性的政策是否成功,取決於上位者的魄力及領導力。台灣跟新加坡一樣,沒有自然資源,只有人才資源,政府應對二○三○雙語國家提出願景,盤整現有資源後回推步驟及做法。

但這個「願景」,范巽綠受訪時也還無法清晰勾勒,她只強調,現階段的重點是英語教學的活化及生活化,讓學習變得有趣,只要社會、學校認同這樣的想法,一起努力就會成功。

教育部設立雙語學校以偏鄉學校優先,並提出運用科技遠距教學的構想。對這個做法,陳超明不以為然地說,偏鄉不缺電腦網路,但偏鄉師生是否勤於利用科技媒材?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外師進駐,由政府補貼經費支撐。

陳超明也指出,本國老師英文都不錯,但他們說的是和教授溝通的英文,而不是「兒童英語」(Kids English),小學英語教學應該要用一八○個以內的單字跟孩子溝通,顯然目前的英語老師需要重新訓練。

但願不會再空轉十餘年

雙語學習著重氛圍,即所謂「語言地景」的建立。陳超明主張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如教育部可透過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由小朋友主播兒童英語新聞及氣象,全國小學在固定時段收聽;或是晨操用英語發音,舉手投足時,right(右)、left(左)就會自然而然地聽得懂了。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引進說英文的迪士尼樂園、到餐廳對著外籍服務生得用英文點餐,孩子會知道英文不只是學科,更是在生活環境上用得到的語言。或是鼓勵銀行業設立海外分行,便需要很多外派人才。當這樣的需求面產生了,就會刺激年輕人認真學英文。

即使用這些由下而上的方法形塑英語地景,陳超明認為,也許需要一、二十年才能看得到成效。

雙語國家的願景不是一蹴可幾,做好雙語教育準備與資源投入更是龐大工程。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提出「雙語國家」的願景根本沒具體實踐;十六年後再提出這個政策,但願不會再空轉十餘年。

鄰近國家、地區英語教學現況
鄰近國家、地區英語教學現況

到底什麼是「雙語國家」?

雙語或多語國家是指一個國家規定一種以上的語言為官方語言,而官方語言指政府機構使用的正式語。雙語或多語國家可能是因為這個國家中,有幾個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並存(如加拿大);也可能是前殖民地國家把前殖民主語言和本身母語都列為官方語言(如印度、香港);最後,可能是為了促進國際商務、競爭,因應全球化。台灣目前要做的就是第三種模式。

2013年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提出台南成為國際都會的願景,並以10年為期,規畫英語做為第二官方語言,成立「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二官辦)。他擔任行政院長後也致力於將此政策推至全國,並多次公開宣示要推動「雙語教育」與「雙語國家」。他強調,台灣走向國際、與各國競逐人才時,需要提升英語此一國際語言的能力。

國發會於2018年12月正式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這個計畫以12年為期,目標是厚植國人英語力、提升國家競爭力,待檢驗執行成果後,再研議是否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雙語國家的願景不僅只要求公務機關文書、官網與公共服務等都必須全面雙語化,更逐步推廣至民間。

譬如觀光產業就必須提升公共運輸駕駛與文化場館志工等從業人員的英語能力;金融投資也採雙語並行,以協助國外廠商申請;連醫療院所的衛福政策都必須以雙語宣導,食衣住行育樂都要能用英語溝通。

有別於往年的雙語政策,這個「雙語國家」計畫是透過需求驅動供給,以國際競爭為前提,誘發學習英語的動機,提升英語能力。(李佳穎)

透過音樂等「人類共同語言」讓學童熟悉雙語。(郭晉瑋攝)
透過音樂等「人類共同語言」讓學童熟悉雙語。(郭晉瑋攝)

新加坡如何推動英語?

1959年新加坡自治後,當時領導人李光耀以英文做為第一官方語言,為的是避免族群矛盾,卻也為星國奠下國際競爭的堅強基礎。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新加坡與台灣同為多語言國家,人口結構中,華人約占7成7,馬來人約1成4、印度人約占8%。1959年自治時,明訂4種官方語言:英語、華語(中文)、馬來語、淡米爾語(Tamil)。1966年開始在小學實施雙語教育,學生可以挑選以一種官方語言接受教育,但仍必須學習另外三種官方語言中的一種,如果選的不是英語,還是得加學英語。接著政府要求學校從一年級開始,一律用英語教數學和自然科。

新加坡並在教育部下成立國家級的語言教學中心(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guage Centre, MOELC),幾乎是傾注國家之力,積極培養國民外語能力。(陳淑貞)

賴揆走人,雙語國家目標繼續?

1968》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將英語列為國中(初中)必修。 

1998》教育部頒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英語列入國小正式課程,而台北市已將英語課程延伸至小學三年級。 

2000》教育部開辦「全民學習外語列車」,招生對象為觀光產業相關人員,如餐館、售票人員及計程車司機,並首度舉辦全民英檢。 

2001》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教授英語課程。 

2002》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頒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包含「營造英語生活環境」、「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及「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等五大重點。

2002》台北市率先將英語課程延伸至小學一年級。至今有8縣市開辦。 

2003》教育部引進首批外籍教師共400名,支援中小學英語課程教材教法研發諮詢。 

2005》九年一貫正式上路,全面落實小學三年級起每周至少一節英文課。 

2007》各縣市政府陸續補助小學成立「英語村」等情境教學場所。

2008》行政院正式成立「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主要業務包括居留、投資與就業。

2009》研考會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主要涵蓋兩大主軸:提升國人英語能力、營造友善的國際投資與生活環境。 

2015》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率先推動英語成為台南市第二官方語言。 

2018》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拍板「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要擴增英語人力資源,且鬆綁法規建立創新學習模式。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順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