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專文:《尋愛綺夢》一種超越文字的魅力

2019-02-09 05:50

? 人氣

威尼斯畫派因為地緣關係,率先開發出【尋愛綺夢】中豐富的意象。這本奇書的影響之後也跨出威尼斯,蔓延到義大利其他地區。1526年,費拉拉(Ferrara)公國的宮廷畫家卡羅法洛(Benvenuto Tisi / Il Garofalo, 1481 – 1559) 完全按照【尋愛綺夢】中的插圖畫出【異教獻祭】(A Pagan Sacrifice)(圖14/ 圖15)。然而,【尋愛綺夢】的影響並不只限於平面藝術中。1667年,義大利巴洛克時代的雕塑家與建築師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 – 1680)在羅馬的神廟遺址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前完成了大象方尖碑的雕像,將【尋愛綺夢】中那個夢境中的物件具體呈現(圖16/ 圖17)。和文藝復興建築師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與現代西方建築學之父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公元前80或70–約公元前25)及其他同時代的建築文集相比,【尋愛綺夢】中所展現的世界,比較接近一系列的哲學與詩意意象,因此不好判斷此書對當時建築理論的衝擊與影響,不過,書中的圖像確實餵養了之後幾個世紀許多建築家的想像,尤其在別墅與園藝的領域。史家指出許多十六世紀的別墅和【尋愛綺夢】中建築細節的關係,例如,位於羅馬東北三十公里蒂沃里(Tivoli)古城,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埃斯特別墅(Villa d'Este)中,眾多噴泉中的沈睡維納斯之泉(圖18),便有【尋愛綺夢】的影子;位於佛羅倫斯,原是梅第奇(Medici)家族私家庭院的波波里花園(Giardino di Boboli),其中維納斯的石洞設計便融入了【尋愛綺夢】的夢境想像(圖19);而1545年建造完成的義大利帕多瓦植物園(Orto Botanico di Padova),理念源自西方中世紀的封閉性庭園設計(圖20),與【尋愛綺夢】中西特拉島(Kythera)的愛之園平面規劃相似(圖2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14:卡羅法洛的【異教獻祭】。(作者提供)
圖14:卡羅法洛的【異教獻祭】。(作者提供)
圖15:【尋愛綺夢】中的獻祭插圖。(作者提供)
圖15:【尋愛綺夢】中的獻祭插圖。(作者提供)
圖16:貝尼尼的大象方尖碑雕像。(作者提供)
圖16:貝尼尼的大象方尖碑雕像。(作者提供)
圖17:【尋愛綺夢】中大象方尖碑雕像。(作者提供)
圖17:【尋愛綺夢】中大象方尖碑雕像。(作者提供)
圖18:埃斯特別墅中的沈睡維納斯之泉。(作者提供)
圖18:埃斯特別墅中的沈睡維納斯之泉。(作者提供)
圖19:佛羅倫斯波波里花園的石洞。(作者提供)
圖19:佛羅倫斯波波里花園的石洞。(作者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