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件寫什麼,他們新聞就發什麼?專家揭露《南華早報》如何做出問題報導

2019-01-21 13:26

? 人氣

英文的《南華早報》1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技術幫助紐約警方密切監控美國最大城市》的文章。

英文的《南華早報》1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技術幫助紐約警方密切監控美國最大城市》的文章。

英文的《南華早報》報導說,紐約市警察局大量使用來自中國某公司的臉部識別技術監控紐約市民。紐約市警察局在回覆美國之音的查詢時否認了這一說法。美國之音採訪的兩位影片監控專家說,《南華早報》報導中錯誤很多;其中一位專家表示,《南華早報》在回覆其質疑時說,該報導是根據中國當局上個月的一份中文文件寫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華早報》1月11日在題為《中國技術幫助紐約警方密切監控美國最大城市》(The Chinese technology helping New York police keep a closer eye on the United States' biggest city)的報導中說,「中國正跨洋出口尖端臉部識別技術」,「紐約市警察局正使用中國的攝影機和臉部識別軟體監視其公民」。

報導說,監管860萬市民的紐約市警察局所使用的「設備和軟體」是由「位於中國杭州的世界上最大的監控技術公司海康威視(Hikvision)供應的。」

紐約警局不用海康威視技術

1月15日,紐約市警察局負責公共信息的副局長辦公室通過一封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紐約市警察局不使用來自該公司的技術,也不將任何臉部識別技術用於我們所接入的實時影片系統。」

《南華早報》的報導稱,位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一棟高犯罪率、政府補助低收入居民的44層大樓- 河園大廈(River Park Towers),部署了中國「天網」式監控系統。「2014年以來,數千隻『天網』攝影機在人工智能軟體的幫助下監控著河邊公園(River Park)」。

被該報導稱為「地球上最大監控系統」的「天網」,去年在全中國連接了1億7000萬個攝影機。報導說,到2020年,會再加4億個,達到每兩個人就有一部攝影機監控,「北京計劃在3秒鐘內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鎖定任何一個人。」

報導說:「紐約市警察局直接接入了河園大廈的網絡」,「警察可以遠程觀看影片素材,詳細觀察嫌犯,而無需親臨現場」。

報導說:在一個案例中,海康威視的「臉部識別軟體觸發」了給紐約市警察局的警報,從而讓警察成功逮捕了一名他們想抓的、進入了這一大廈的嫌犯。

報導說:一直試圖降低犯罪率的紐約警方「面臨著過度實行攔截搜查策略和無證家庭搜查的指責」。

混淆攝影機和臉部識別的區別

美國影片監控研究和測試公司IPVM(IP Video Market)創辦人約翰·霍諾維奇(John Honovich)告訴美國之音,《南華早報》的報導僅依據紐約市公共住房項目使用了經濟攝影機(budget camera )的一個案例研究,「錯誤地將其描述為紐約市警察局的人工智能/臉部識別系統。」

霍諾維奇在其網站(IPVM.com)撰文指出,河園大廈安裝的是海康威視的監控攝影機(IP Camera),不是臉部識別系統(Facial Recognition)。

霍諾維奇說,「市場上出售的所有IP攝影機中99.999%不是'AI產品',它們只是具有通常不准確的簡單分析的攝影機。這是我的文章的核心。《南華早報》要么不知道,要么忽略了這種區別。」

霍諾維奇在其文章中指出,《南華早報》報導說,有關「2014年以來數千隻『天網』式攝影機在人工智能軟體幫助下監控河邊公園」的說法是根據海康威視網站的一篇文章,但實際卻查無出處。

另一位影片監控專家也向美國之音提供了類似的看法。數碼障礙公司(Digital Barriers)首席執行官扎克·多夫曼(Zak Doffman)說,裝在那座大廈裡的攝影機並不是《南華早報》文章說的「天網」式攝影機,「這些攝影機是2012年安裝的,遠比『天網』早」,「 這些攝影機也不具備人工智能的臉部識別,只是一種影片監視系統」。

《南華早報》報導中舉出的唯一顯示紐約市警察局好像在使用海康威視技術的例子,引自美國網絡安全網站《安全今日》(Security Today)2014年10月1日的一則報導。

舊故事新說法

《安全今日》的原版故事這樣說「一個警方想抓的年輕人進入河園大廈,但在警方趕到之前逃逸了,但他的圖像被錄在攝影機儲存在IP影片監視系統中。一個星期後,大廈保安看到他再度進入大廈,打電話報警,並利用攝影機跟踪走廊裡的嫌犯,進入電梯,直到14樓。」

但《南華早報》的報導說: 「一個警方想抓的年輕人進入大廈去看朋友,他在電腦數據庫裡的照片和臉部識別軟體觸發了一個給警方的警報。」

霍諾維奇說:「這座居民大廈根本沒有使用臉部識別軟體,而海康威視2014年還沒有提供臉部識別系統,他們只使用了監視攝影機技術。」

多夫曼說,《南華早報》的報導扭曲了故事,「直接說臉部識別技術定位了這個嫌疑犯。但傳統攝影機是沒有臉部識別功能的,它只是一般的高清IP攝影機。」

多夫曼在《富比世》撰文指出: 「數年前紐約很多地方安裝了海康威視的攝影機,這是對的;紐約市警察局可以進入某些影片網絡,就跟很多情況下商用監視系統接通警方控制室一樣,也是對的。但是一個安全監控室使用數百個高清影片監視攝影機,以人工方式在某個地點進行跟踪,與使用臉部識別系統、根據監視名單觸發自動警報是很不同的。」

人工智能與人權關切

美國對AI/臉部識別技術的普遍適用性受到很大限制。這一點不同於專制國家。據美國技術新聞和媒體網The Verge報導, 1月15日,90個團體組成的一個組織致函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公司,呼籲它們保證不要將臉部識別技術出售給美國政府。報導說,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難民和移民教育和法律服務中心(RAICES)和電子前沿基金會(EFF)在內的這一組織,向矽谷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和他們建立臉部識別系統的努力施加壓力。

報導說,「面部監控技術賦予政府更大權力,以瞄準和專門針對我們社區中的移民、宗教少數群體和有色人種。 建立在面部監控基礎上的系統會放大和加劇歷史及現有的偏見,這些偏見會損害這些以及其它被過度管控和監視的社區。」

與之相反的是,去年12月17日,海康威視被國際人權組織指責幫助中國政府在新疆再教育營安裝監控系統,直接參與了對新疆的大規模監控計劃。國際聲援西藏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說,海康威視還幫助現任新疆黨委書記的陳全國在其任職西藏期間時為其提供監控技術,成為建立一個「技術集權主義制度」的一部分。

《無國界記者》去年10月28日新聞稿說,去年10月19日中國當局在未作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屏蔽了IPVM網站。該組織說,一個可能的原因是IPVM報導了海康威視獲得了中國政府在967個清真寺強迫安裝臉部識別的項目——「墨玉縣社會面防控體系PPP項目」。據報導,中國政府在海康威視佔42%股份。

西方臉部識別技術有種族偏見?

多夫曼認為,《南華早報》報導另一個「荒謬」之處是,該報導說,西方開發的臉部識別技術只能準確識別白人,而「海康威視的監控技術不存在種族偏見。 」並引用海康威視員工的話說:「面部識別已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它在黑人眾多的社區非常有效」 。

多夫曼說,「臉部識別技術的準確性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海康威視的技術在準確性上要優於西方最好的技術,這是造出來的。」

霍諾維奇表示:「我們測試了兩家最大的中國影片監控製造商大華科技(Dahua)和海康威視的AI/面部識別,產品表現不佳,低於世界標準。他們的主要優勢是成本低,但對於西方政府來說這難以彌補表現不佳的問題。」

霍諾維奇在其網站文章中說,他們對海康威視臉部識別系統iDS-9632NXI-I8/16S DeepInMind進行過一個月的測試,發現「它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常常把汽車當女人,把兔子當人,錯過真正入侵的行動,完全不能從人口統計上進行分析,而且還存在不穩定和技術支持問題。」

不過霍諾維奇說,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中國人工智能,「因為我們沒有測試過商湯(SensTime)和曠視科技(Face++)等,這些公司的產品更注重中國市場。」

神秘的「 中文文件」

IPVM就《南華早報》報導的多處錯誤寫信給該報,《南華早報》在回覆中說:「這篇報導是根據日期為上個月的一份中文文件(Chinese document)寫的,而不是根據《安全今日》的舊文寫的。那份文件兩次提到了紐約市警察局是'大量使用'海康威視技術的一個『主要項目』 。」

但實際上《南華早報》報導中引用最多的恰恰是5年前的老材料,即海康威視網站的文章《海康威視技術保護著紐約市的經濟適用房設施》(Hikvision Knowhow Protects New York City's Affordable Housing Facilities, 2014年1月28日)和《安全今日》的文章《尖端監管》(Cutting-edge Surveillance, 2014年10月1日)。

《南華早報》的報導對這份中國官方文件既未透露詳細內容,也未說明出處,僅引用了其中的兩個字「大量」(large scale), 稱「根據一份早報看到的中國當局起草的官方文件,海康威視的產品被紐約市警察局『大量』使用」。

IPVM對這份中國官方文件的準確性,尤其是該文件對人工智能和臉部識別的核心部分的認知存有高度質疑。霍諾維奇說:「我們不知道《南華早報》的新聞標準是什麼。但是基於一個對舊案例和未定義的故事,加上他們自己對這個故事的描述、模糊的參考,是低於我們的標準的。」

霍諾維奇說,他們向《南華早報》提出了分享這份「中文文件」的要求,但未獲答覆。

多夫曼則試圖解釋了《南華早報》發表這篇報導的理由:聚焦中國科技的積極面,無須核對事實的懶惰新聞報導,以紐約市警察局的旗艦性質使中國科技合法化,「介乎於所有積極理由之間,《南華早報》寫了這個故事,但卻是件很傻的事情。」多夫曼說,也許這是專門設計給非美國人看的。

但根據霍諾維奇的觀察,該報導也是為了培育一種「虛偽的美國人需要中國」的認知。《南華早報》文章後面的跟貼顯示了這種效應:「當中國臉部識別計劃開展時,每個人都指責中國是'法西斯'。現在美國正以其一貫的虛偽面目追隨領先的中國。」

紐約警局核心監控軟體來自加拿大

霍諾維奇說,實際情況是紐約市警察局使用的影片監視的核心部分來自加拿大的影片監視供應商Genetec公司的軟體。霍諾維奇說,Genetec是世界上最大的影片管理軟體公司之一。

霍諾維奇寫道,「《南華早報》卻忽略這一重要事實。尤其值得注意並儘顯諷刺的是,2016年Genetec公司剔除了海康威視,宣布海康威視為安全風險,這一行動已經對海康威視的信譽及其在美國的商業前景造成傷害,尤其是在紐約市警察局這樣一個Genetec公司產品有著強大存在的領域。」

《南華早報》文章發表的時機正值海康威視在美國市場面臨困難、不想得到外界注意的時候。霍諾維奇說,海康威視的DeepInMind人工智能產品被發現有重大問題後,一年半前已經從美國市場上撤下,至今還未宣布重新上市。海康威視美國公司還從美國工業安全協會(ASIA)2018年秋季展上撤出。

海康威視美國公司的員工最近在紐約的一個商展上在被問到對《南華早報》報導的看法時說,他們想「保持距離」。

海康威視的產品還被列入美國聯邦政府禁用品名單。安全信息網(www.securityinformation.com) 2018年10大新聞的頭條就是「美國國會引述安全理由禁止聯邦政府機構購買海康威視和大華科技的產品」,報導說,儘管這些被禁公司為他們產品的安全辯護,甚至提出願意合作解決議員們的關切,但是這項禁令作為總統批准的《國防預算法案》的一部分依然有效,而且對市場產生的深遠影響可能會很大。

努力講好中國故事

多夫曼說: 「中國多數先進的臉部識別並非出自重量級國企,而是出自中國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商湯科技有限公司」。

有趣的是這幾家公司之間的利益關係。他說: 「商湯公司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是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現在是《南華早報》的擁有者。而海康威視又是商湯科技公司的合作夥伴。」

他表示,「在阿里巴巴收購這家報紙之初,就有批評指這家報紙已經從獨立新聞報導轉向兜售親北京的宣傳,向海外發送積極的新聞故事。」

多夫曼分析,「美國主要的執法機構使用中國政府的技術,因為它比你自家的東西都更好,這樣的故事正好符合這一模式,不管是真是假。」

《南華早報》的報導通過講述加過工的老故事,引申出的可能是符合那份神秘「中文文件」的更大主題:美國最大城市的警力「大量使用中國的攝影機和麵部識別軟體對市民進行監控」 ;這些監控工具與北京計劃三秒內指認任何一個中國人的「天網」監控形式相同;中國的臉部識別技術優於美國、領先世界。

《南華早報》報導發表後,在百度上被形容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產業資訊及產業方案服務提供商」的「前瞻網」發表了題為《紐約警局大量採用中國人臉識別技術:中國在這方面究竟有多厲害?》的文章,指「中國正在引領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道德規範將影響著全球監控世界的創建。今年我們將繼續看到,一種可以在任何地方跟踪和識別任何人臉的計算機系統正走向全球。」不過這篇文章1月16日已發現被刪除了。

多夫曼在《福布斯》撰文指出,「中國存在著一個對其臉部識別和其它分析能力的全國性誇張運動。中國的系統確實不錯,它也應該不錯,因為對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但從產品表現來看,它們並不比西方領先的系統更好。可是在中國,他們書寫這些事情的架勢,簡直就跟在霍格沃茲(Hogwarts)裡的差不多(《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學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