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卻謀殺了水環境?為什麼台灣到處都是水泥溪?

2019-01-25 08:10

? 人氣

環團和立委連袂呼籲中央暫緩執行「水與環境」預算,對現有計畫通盤檢討。(資料照,蔡親傑攝)

環團和立委連袂呼籲中央暫緩執行「水與環境」預算,對現有計畫通盤檢討。(資料照,蔡親傑攝)

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的水環境建設包含「水與發展」、「水與安全」及「水與環境」三大主軸,而「水與環境」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總預算規模280億元,屬於競爭型預算,每批次由各縣市政府提案、河川局彙整並召集專家學者初步審查、水利署評分排列先後順序、最後由經濟部核定。最初,「水與環境」希望還水於民,讓民眾有更多機會認識水文生態,後來反彈聲浪卻層出不窮,環團和立委更連袂呼籲中央暫緩執行「水與環境」預算、對現有計畫通盤檢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明明有層層審查把關,為什麼很多案子還是發生與地方民眾想像不合、生態反遭破壞的情況?1月初一場記者會上,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甚至批評前瞻水環境帶來中央撒錢、地方搶錢的亂象,形容其為「綁樁式」的預算編列方式。其中「生態檢核機制」或許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20190104-台灣環保聯盟劉志堅會長出席「前瞻預算滅生態,環團立委籲暫停 」記者會。(蔡親傑攝)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批評前瞻水環境帶來中央撒錢、地方搶錢的亂象,形容其為「綁樁式」的預算編列方式。(資料照,蔡親傑攝)

「生態檢核機制」有名無實?他嘆:發現棲地破壞為時已晚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前(2017)年4月行文各單位,要求辦理新建工程時,應執行「生態檢核作業」,前瞻基礎建設的各項計畫自然也包含在內。如苗栗卓蘭鎮公所要在濕地上蓋一座石虎形狀的公園,施工階段卻被揭露大面積破壞原有綠地,反而導致石虎棲地不保。環團質疑,該計畫周邊曾出現數起石虎路殺紀錄、卻遭忽視,該計畫在核定時的生態檢核到底做了哪些事?

又如台中的南勢溪環境營造案,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直言,該計畫相當於沒有做過生態檢核。他說明自己曾任台中市水利局委外進行之台中市湧泉調查計畫的審查委員,後來調查結論出爐,對於南勢溪中游、也就是竹枝工法與土石駁全遭剷除之處,評為植物覆蓋率高、且生態十分豐富,為維持較天然的環境不宜開發變動。

20190121-台中南勢溪是一條湧泉溪,也是沙鹿地區的「母親之河」,長久以來提供居民生活上的需要,包括生活用水、洗衣及洗菜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婦女「洗衣文化」。(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針對台中的南勢溪環境營造案,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直言,該計畫相當於沒有做過生態檢核。圖為台中南勢溪。(資料照,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吳金樹表示,而後台中市府直接沿用湧泉調查計畫的結果作為「南勢溪環境營造」的生態檢核資料。基於對台中市湧泉的了解,吳曾接受水利局的諮詢,並給予沿用竹枝工法維持原始特色、需考量永續生態保護、若要改造,可從上下游水泥化較深的地方著手復原生態、採用綠色工法…等建議。

沒想到,正式開始施工後,迎來一條筆直得失去河川原有蜿蜒樣貌、柳枝取代竹枝、水泥覆蓋的河道,等到學會發現台灣特有種南海溪蟹的蹤跡時,也為時已晚。目前南勢溪的支流還有南海溪蟹出沒,而被清除的竹枝、土石駁孔隙有多少物種隨之無家可歸,卻再也無法統計了。

台灣南海溪蟹。(陳建宏攝,取自《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CC BY-NC)
目前南勢溪的支流還有南海溪蟹出沒,而被清除的竹枝、土石駁孔隙有多少物種隨之無家可歸,卻再也無法統計了。圖為南海溪蟹。(取自陳建宏@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CC BY-NC)

生態檢核如何落實?環團籲公民參與、資訊透明

對此,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郁屏說,公共工程單位只要求必須執行生態檢核,卻沒有訂定明確可依循的機制,要各單位參酌經驗施行,過去水利署、水利局所執行的生態檢核多用在上游水利、水保工程上,但「水與環境」目標為親水護水,多針對中下游河段,不同以往的工程目的,同一套生態檢核機制,從觀念、和河川區位來看,都不適用於現在的水環境改善計畫。

陳郁屏解釋,既然「水與環境」考量重點並非水患治理,就應以環境永續為導向,其生態檢核的出發點,不能只是要求降低工程對環境的干擾,而要從積極護水的層面思考,自營造計畫設計初始、到完工後,都需納入整體規劃的範圍,給予開發者實際的意見,比如怪手進場的路線、土方堆放的位置……,並將友善措施寫在施工手冊上,具體執行。

20190104-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陳郁屏執行長出席「前瞻預算滅生態,環團立委籲暫停 」記者會。(蔡親傑攝)
針對生態檢核,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郁屏認為,應將友善措施寫在施工手冊上,具體執行。(資料照,蔡親傑攝)

因為各單位都不清楚生態檢核該如何進行,往往開始進行的時間太晚,甚至與工程同步進行,完全失去生態檢核原本應該發揮的效力。也因生態檢核沒有被落實,故這些案例更加凸顯公民實質參與、和資訊公開的重要性。

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表示,新北市府要在新店溪右岸蓋的浮筒自行車道,將會破壞已列冊的文化景觀「新店渡」,為此環團曾與新北市府協商過5次,工程卻依然沒有停歇,反應無效。「他們就是不管你、照樣蓋,而且這5次都是我們主動的,所謂的公民溝通,是零!」梁蔭民說。

吳金樹以自身曾任調查計畫審查委員的經驗坦言,許多生態調查事實,若審查人員本身對該地缺乏了解,加上資訊不夠透明,缺少審查人員以外的監督機制,只要工程單位有心欺瞞,審查者其實很難一一發現。

20190122-廖羿雯專題配圖-新店溪人力渡船。(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表示,新北市府要在新店溪右岸蓋的浮筒自行車道,將會破壞已列冊的文化景觀「新店渡」。圖為新店溪人力渡船。(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水環境建設訂立「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3大主軸,前兩者分別為發展供水穩定與防洪治水,「水與環境」則主打營造水環境,喊話要用8年時間推動全國88處河川環境景觀,及營造棲地親水空間420公頃,只是計畫才執行到第2批次,各地河川就紛紛傳出「災情」。若要說有什麼解決之道,陳郁屏認為,就是讓「水與環境」放慢腳步。

陳郁屏指出,如何營造人與水親近共存的水環境,大家都還需要學習,如今前瞻預算一次投入那麼大筆資金、又明訂8年時間,讓各縣市政府陷入搶資源、搶建設的模式中,事實上卻對水環境無益,倒不如暫緩預算執行,拉長現有計畫從設計到開工的時間,讓各單位有機會好好討論,用更多時間壓出好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