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工廠」恐成總統大選地雷?立委提案「109大限」延10年、經濟部擬發「特殊執照」解套

2019-01-23 08:10

? 人氣

台灣「農地種工廠」問題陳痾難治,由於部分農地工廠即便拆除後,要恢復「農地農用」已十分困難。示意圖,與本文個案無關。(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農地種工廠」問題陳痾難治,由於部分農地工廠即便拆除後,要恢復「農地農用」已十分困難。示意圖,與本文個案無關。(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農地種工廠」問題陳痾難治,由於部分農地工廠即便拆除後,要恢復「農地農用」已十分困難,中南部立委目前不分藍綠,都面臨業者的請託,由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已做成附帶決議,要求經濟部就《工廠管理輔導法》,臨時登記工廠「合法化」的民國109年(2020年)6月2日期限(「109大限」)重新檢討。據了解,由於全台未登工廠的數量太多,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立委提出的修法版本,係將「109大限」一口氣遞延10年,但經濟部方面認為,遞延10年並非正辦,目前提出的版本,是以發放「特殊執照」繳納回饋金方式,逐步合法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經濟部去年10月29日,提供經濟委員會立委雲林考察書面資料,目前經濟部列管未登記工廠家數11,010家,廠地面積815.9公頃,但這個數字,連經濟部都承認明顯低估,經濟部官員表示,依據主計總處「工商普查」,全台製造業家數約15.6萬家,扣除9.4萬家合法登記工廠,再扣除2.4萬家免辦工廠登記之工廠,全國應登記而未登記之工廠家數,推估為3.8萬家。「如果以農委會資料,全台農地工廠家數,高達6萬家!」

根據經濟部統計,經濟部所列管11,010家未登工廠,絕大多數位在台北市以外的5個直轄市,以及彰化縣、嘉義縣、屏東縣等縣市,精密機械大本營台中市與彰化縣,違章工廠家數高達2667與1027家,廠地面積高達165.14公頃、122.91公頃,面積居全國冠、亞軍,新北、桃園、台南、高雄違章工廠家數分別為2729、619 、823、1934家,面積雖然沒有中彰兩地多,但分別也達97.99、58.61、96.03、63.64公頃。

20190120-SMG0034-E01-_縣市列管中未登記工廠家數及廠地面積
 

大限將至,廠商寧等「就地合法」也不願搬遷

由於《工廠管理輔導法》補辦臨時登記工廠,完成合法化登記之法定期限,在馬政府時代,從2017年延後到2020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原本希望先從彰化頂番婆聚落開始,推動農地工廠的合法化,沒想到竟然遭遇到嚴重抗爭,儘管前瞻基礎建設編列200億元,補助縣市政府興建「在地型產業園區」,但由於工業區土地價格每坪動輒10萬元以上,違章工廠業者進駐家數屈指可數,眼見「109大限」即將到來,這些未登工廠將面臨強制拆除的命運,各縣市業者紛紛成立「田園工廠協會」自救。

20170327-多個環團上午前往行政院,召開「新建違章工廠立即拆除,共同面對殘破農地!」記者會。(蘇仲泓攝)
政府欲推動農地工廠的合法化,但遭遇到嚴重抗爭。(資料照,蘇仲泓攝)  

去年9月高雄市議員陳麗娜針對國土計畫舉行一場公聽會,當時受邀的高雄田園工廠創新協會理事長李榮坤,就在會中向官員大吐苦水,他表示,全台目前有600公頃閒置工業區可供廠商進駐,但全台未登工廠合法化所需的土地,高達6000公頃,剩下的廠商「你要叫他去哪裡?去海裡,還是去山上?都不行嘛!」

與會的廠商呂銀坤表示,現在高雄岡山即便偏遠的工業區,每坪地價都有10幾萬元,假設一家工廠需要2000坪土地,建廠所需的廠房與機器設備成本,林林總總加起來3億元跑不掉,「我們如果有這3億的資金,就不用在農地上面打拼,可以收一收去安享晚年了!」

事實上,儘管各縣市政府積極開發產業專區,但因為農地工廠的生產成本較低,面對「109大限」,廠商寧可等待「就地合法」,也不願遷入合法工業區。有些廠商即便進駐產專區,既有的農地工廠也沒有主動處理掉。嘉義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張志銘表示,高雄市政府過去向內政部報告時,強調會讓違規工廠進駐和發工業區,「和發工業區提到那50家廠商,有幾家會把它農地上的違規工廠處理掉的?沒有!」

眼看「109大限」將屆,廠商們不斷向立委陳情,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也做成附帶決議,要求經濟部檢討《工廠管理輔導法》的落日條款。

立委提案「109大限」延長10年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去年在立法院表示,「很多事情,無法打掉重練,必須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選擇妥協,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沒有人願意接受缺陷,未登工廠的合法化,也是在夾縫中找尋解決方法。」

林岱樺表示,她在「九合一」選前,帶著16個合法成立的「田園工廠協會」拜會政務委員張景森,希望政府能務實解決農地工廠問題,她對於行政院原本一直心存期待,也認為民進黨政府是史上最願意面對問題的政府,但針對農地工廠議題,她已從充滿希望,漸漸轉為失望。「我知道許多環團在罵我,但我也看到成千上萬農地工廠,進不得、退不得的困境,除了訴諸道德,難道不能有其他解決方法嗎?」

20181022-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立委林岱樺發言。(甘岱民攝)
針對農地工廠議題,立委林岱樺表示,她對政府已從充滿希望,漸漸轉為失望。(資料照,甘岱民攝)

據了解,由於目前全台有7400多家補辦臨時登記的工廠,必須在2020年6月完成合法化,其中,有部分廠商因為位在「特定農業區」(特農),必須在期限內透過區域計畫或都市計畫變更,變更為丁種建地,才能取得使用執照,但「特農」的變更,又剛好碰上《國土計畫法》縣市國土計畫的「109大限」,農委會基於糧食安全,對特農變更為一般農地嚴格把關,導致農地工廠業者進退維谷。

「上述廠商在補辦臨登後,有些已投資消防設備等設施,希望能夠爭取合法化,但由於上述2個法令,都訂在2020年,業者很擔心,2020年6月失去《工廠管理輔導法》的保護傘,農地工廠恐面臨強制拆除命運」,經濟部官員說。

據了解,由於縣市國土計畫一旦公告實施,必須等到2025年才有重新檢討的機會,為避免農地工廠在「109大限」以後,面臨強制拆除命運,立委目前提案將「109大限」遞延10年。

不過,行政院方面認為,未登工廠「合法化」的期限,如果只是延長10年,10年後問題恐怕一樣沒解決,因此行政院方面,目前傾向針對目前已完成補登之7400工廠發給「特殊執照」。

經濟部傾向發「特殊執照」、收回饋金

據了解,臨登工廠要取得「特殊執照」,必須按照農地面積,支付一筆「回饋金」,「特殊執照」未來要過渡到合法的「使用執照」,必須符合一定條件,經濟部官員表示,為了符合「農地農用」精神,臨登工廠繳納的「回饋金」,將由農委會成立特種基金專款專用在農地保護用途。

官員表示,如果以除罪的角度,「特殊執照」的取得可以分成2個階段,第一階段類似「假釋」待遇,取得後只能獲得局部自由,第二階段則是獲得地目變更、出獄除罪;由於農地工廠的地目變更為「丁種建地」,涉及到隔離綠帶的回饋與污水集中處理問題,牽涉到土地管制等法規,「目前,內政部、農委會並不是很認同經濟部版本。」

桃園觀音工業區,20180111-工業區,環科園區,工廠,廠家。(陳明仁攝)
經濟部官員強調,農地工廠要變更為丁種建地,廠商必須繳納「土地公告現值的5成」給農業單位。示意圖,與本文個案無關。(資料照,陳明仁攝)

經濟部官員強調,農地工廠要變更為丁種建地,廠商必須繳納「土地公告現值的5成」給農業單位,對於目前爭取「就地合法」的業者來說,成本其實並不便宜。因此,經濟部對於目前分散於農地的工廠,仍然是以輔導它們到鄰近工業區設廠為原則,不過,農地工廠的遷移,必須考量到勞工的生計,有些農地工廠之所以在當地設立,是因為當地具備產業群聚效果,遷到別的地方,不僅工人無法配合遷移,原本的供應鏈也會發生「斷鏈」。

「已經建為工廠的農地,要再恢復農用,已經很困難,政府若徵收其他地區農地,開發新的工業區,對整體農地反而是『雙重傷害』,因此,經濟部會在對整體農地影響最小情況下,推動未登工廠合法化。」官員強調,經濟部與各縣市政府,不會允許未登工廠佔地的行為,縣市政府未來會對農地工廠嚴加管制,已輔導遷入合法工業區之廠商,原來的農地工廠一定會要求停止生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