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護家癖」無法保護兒少!

2016-03-05 06:00

? 人氣

「信心希望聯盟」推動「保護家庭公投」,未獲公審會通過。(信心希望聯盟臉書)

「信心希望聯盟」推動「保護家庭公投」,未獲公審會通過。(信心希望聯盟臉書)

號稱「捍衛家庭,保護兒少」的基督教政黨─信心希望聯盟,其提出針對性/別弱勢家庭進行打壓的「守護家庭公投」,日前遭公審會10比1駁回,對於此事我雖然感到鬆一口氣,但依舊有些問題想要談一下,究竟何時「獨尊特定家庭偏好」等於「保護兒少」了呢?此舉不僅是戕害同志與跨性別兒少,傳統家庭與家長的權力擴張,同時也很可能會增加所有兒少遭到暴力的風險,並且因為家庭緊密與對兒少的積極監控,使得受害兒少更難以求助!
 
勵馨基金會前陣子召開關於「兒童家內性侵」的記者會,公布了相關數據「根據2014年全國的性侵通報數據,高達11,086人,其中六成三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加害12歲以下的兒童者,也高達三成五與孩子有血緣關係。而勵馨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94位因家內性侵進駐家園受訪個案,平均受害年齡為11.53歲,最小者小於7歲,六成個案受害長達一年以上,最久為11年,平均受害時間為3.2年。」,勵馨執行長紀惠容並指出 兒童家內性侵案有其特殊性,包括平均上「受害年齡小、時間長,加害者多為直系血親」。關於這些狀況,我想闡述信望盟的立場之矛盾,與針對兒少的暴力之間的一些關聯。
 

你聽過「兒虐文化」嗎?

 
也許已經有許多人聽過「強暴文化」(rape culture),一種造成與合理化強暴的文化。但構成兒少性侵害與兒虐的原因,不只是強暴文化而已,之所以兒少會令加害者眼中好下手的肥羊、感到食指大動之原因,更是所謂的「兒虐文化」(child abuse culture)使然。
 
兒少性侵與兒虐往往被視作一種「偏差行為」,也有許多人把它解釋成「戀童者的罪過」,但無論是偏差行還是少數人的罪過,都無法解釋為何針對兒少的暴力會如此常見!究竟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多「戀童者」嗎?而且如果「戀童者」只是傾向受到兒少性與情感的吸引,那又是為什麼發展成對兒少的暴力事件呢?
大多數的兒虐與兒少性侵加害者是成年異性戀順性別男人,並且受害兒少大多是少女與女孩,同志與跨性別兒少也常因為社會的歧視,遭到兒虐與矯正強暴 (corrective rape )荼毒。這當中顯現出的,就是「異性戀父權」作祟的端倪。試著想想,成年異性戀順性別男人掌握了社會上最多的資源與權力,所以有足夠的資本對女人、兒少、同志與跨性別者施暴,並仰仗這優勢而使自己不受侵害。甚至還可以把責任推給一些無辜的少數弱勢群體,諸如:同志、跨性別、娼妓、窮人與精神疾病患者,自己無事一身輕!
 

保守勢力「控制兒少」的陰謀

 
我的上一篇文章「保守勢力與強暴犯的共謀」,說到保守勢力與強暴犯是如何透過「假對立」與「雙軌制」,達成對婦幼兒少的控制。少數人藉由犯下對女人、兒少、同志與跨性別的性暴力罪行,利用人們對性暴力的恐懼,使異性戀父權可以名正言順地以「保護」的名義監控、規訓女人與兒少,同時讓同志與跨性別背黑鍋,在文化、經濟、政治權力與社會安全網中,排除同志與跨性別群體,共同達成「社會性宰制」極度陰險狡詐的共謀。就算沒有事先協議商量,也可稱得上是「不謀而合」地共同促成這一切!
 
兒少的自主性一向遭到異性戀父權社會所否定,兒少(特別是少女與女孩)被認為沒有權利、獨立思想與行為能力的物品,只是家長(特別是父親)的「財產」(property)。像是保守勢力整天要女兒「守貞」,就是因為將女兒視作可以贈送買賣的「性物」(sexual being),女兒的貞操可是保守勢力的重要資產呢!女性主義學者Gayle Rubin在其著作-《交易女人》中,指出男人如何透過把女人當作禮物,建構彼此之間的人際網路。傳統型態的「嫁女兒/娶媳婦」與「許配公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千萬不要相信保守勢力胡扯「保護兒少」的表面話,他們並非真心要重視兒少權益,不過是想壯大自己的淫威,用以「控制兒少」、「占有兒少」罷了。
 

保守勢力是保護兒少的阻力!

 
當反性/別暴力運動這些年來不斷為兒少權益奮鬥,為了杜絕強暴、家暴與兒虐,付諸立法、倡議與社會運動,但保守勢力卻經常站在反性/別暴力運動的對立面。像是美國一些女性主義者,基於曾經歷童年的騷擾、強暴與虐待的經驗,致力推動《婦女防暴法》(VAWA) 的時候,就遭到保守團體,如:家庭研究學會 (Family Research Council)、鷹論壇 (Eagle Forum)、主教美國委員會 (US Council of Bishops),以及關懷美國婦女協會(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反彈,聲稱婦女防暴法案是「女性主義者對家庭價值的攻擊」(強暴與兒虐就是他們眼中的「家庭價值」)。這些年,當反性/別暴力運動推動《反歧視法》與《仇恨犯罪法》的時候,也是被保守勢力用「逆向歧視」的胡謅打壓,他們聲稱限制人不可以羞辱、騷擾、霸凌、強暴、兒虐與謀殺弱勢者就是一種「歧視」!由此可見他們不斷用各種「美名」,來包裝自己淫慾驅使的喪心病狂!就連在台灣,反性/別暴力運動推動性平教育以降低性/別霸凌,保守勢力如:真愛聯盟等,大舉反彈與抹黑成「淫亂的洗腦」,可說是大大的違背兒少保護精神
 

以兒保之名,行兒虐之實

 
但是保守勢力又非常喜歡對反性/別暴力運動「吃豆腐」,「以保護兒少之名行兒虐之實」更是他們常見的手法。2014/12/28,一名跨性別少女Leelah Alcorn,跳出公路撞上聯結車自殺。遺書中表示,她的雙親對她極為反感,送她去接受她不願意接受的宗教的「修改治療」(conversion therapy,試圖改變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作為,已被專業學界所否認,因帶有嚴重傷害的風險,是醫學的禁忌),企圖把她變成「正常人」。其後,她便開始憎恨她的父母,亦在學校中「出櫃」。她的同學對她認同,但是她的雙親極為憤怒,認為此舉大大損害他們的聲譽。於是,他們把她趕出了學校,把她和她的朋友隔離,亦沒收她的手機。五個月後,他們把她的手機還給她,但是她已經失去了所有朋友。就連相當具有公信力的《時代雜誌》也因為Leelah的死,刊登文章直指《修改治療是兒虐》,並呼籲大眾一同連署支持政府取締對跨性別兒少的修改治療。
但她的雙親卻始終堅稱他們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保護孩子遠離不良影響」,甚至使用「兒子」、「他」(he)來稱呼她,殊不知「性別錯稱」也是一種性騷擾,是拿Leelah的「性徵與性器」作文章,他們只想強加Leelah不想要的身分在她身上,而非認為她是個值得疼愛、尊重的女孩,仗著自己是孩子的雙親,連她死了都還要性騷擾、否定她!
 
由此Leelah的雙親就可見,對保守勢力而言,「兒少權益」與「暴力防治」從來不是重點,「特定家庭癖好」與「特殊宗教信仰」才是!反性/別暴力運動要的是「反強暴與兒虐」,杜絕並終止一切性/別暴力;性保守勢力要的則是「管理強暴與兒虐」,如果想強暴與兒虐他人,就去結婚生子,強暴與兒虐自己的妻兒;要不然當個神職人員,對無辜的信眾與孩子們下手;或者號稱「治療」對方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似乎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回歸保護兒少的平權精神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指出:「針對兒童的性暴力是對兒童權利的嚴重侵犯。然而,這是在所有國家和社會群體的全球現實。它可以是性虐待、騷擾、強暴或性剝削或色情等形式」。反性/別暴力運動一向以來支持兒少保護(child protection),並為此奮鬥努力。認為在異性戀父權的社會中必須給予兒少更多支持、資源與積極的保障,特別是多重弱勢身分而面臨「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之歧視的群體,諸如:障礙者兒少、少女、同志兒少、跨性別兒少等,而這稱做「矯正歧視措施」(affirmative action)。與信望盟主張的「家父長控制」其背後精神與目的大不相同!因為不僅要特別保障同志與跨性別兒少,由於同志與跨性別本身就是高度面臨性/別騷擾與暴力威脅的群體,本該與婦幼兒少一樣受到保障,這才是真正的兒少保護所該有的平權精神!
 
*作者為性/性別弱勢性保護與兒少保護連線發起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