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敗給三隻小豬,如今鄉民才記起他的好:《走在風尖浪頭上》選摘(2)

2016-03-15 05:3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四大施政主軸,培養新時代的新國民

二○○四年五月,杜正勝接掌教育部,他將一九二九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宗旨》束諸高閣,提出了四大施政主軸:培養現代國民、建立臺灣主體性、拓展國際視野、強化社會關懷。綱舉目張,教育部一方面將正在進行中各項施政,歸類到四大主軸之中,另方面再根據四大主軸目標方向規劃了一系列新的施政,例如,杜正勝認為培養現代國民,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吸收知識和激發創意,所以他特別重視語文能力的提升,反對限縮孩子創意思考能力的選擇題測驗,因此推動基測加考作文。寫作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意。語文能力提升了,吸收知識的能力自然提升。聯合國所提「四大學習支柱」之中的「學習吸收知識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也非常重視語文能力的提升,因為語文能力是吸收知識的基礎。「四大學習支柱」之中的「學習實物操作的能力」(learning to do),是要孩子從實務操作中學習知識、活用知識、激發創意。

四大施政主軸要強化學生關懷社會,懂得關懷社會的人,人際相處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自然提升。「四大學習支柱」中的自我實現(learning to be),前提當然是要能認同自己,認同自己生長的土地,總之,四大施政主軸和「四大學習支柱」的目標方向是相合的,都具有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前瞻性,其目標都是培養能夠接受未來挑戰的新時代的新國民。「四大學習支柱」是為全世界的受教者所打造的學習目標,四大施政主軸則是專為臺灣學生量身訂造的,尤其是「建立臺灣主體性」,絕對是臺灣特有的,而且是杜正勝的獨到創見。

杜正勝提出的四大施政主軸,是由他的同心圓史觀貫串起來的。依據同心圓史觀,臺灣的教育,圓心就在臺灣,因此臺灣的教育應該以臺灣的學生為核心,先提升臺灣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語文能力、創意學習能力和公民素養等,認同臺灣這塊土地、關懷臺灣這塊土地,再和世界接軌,成為認同臺灣且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國民。杜正勝所提的四大施政主軸,雖已時隔十餘年,但其目標明確且仍深具前瞻性,實可作為後繼教育部長的重要施政參考。

*本文選自《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時報出版。本書作者韓國棟二十年來深耕台灣教育現場,為台灣資深文教記者,他將帶讀者回到每一個爭議事件的歷史現場,也訪問前教育部官員莊國榮、吳財順,回頭對杜正勝的施政進行再評價。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韓國棟著,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韓國棟著,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新書分享會

與談人:韓國棟、杜正勝、莊國榮與特別來賓游錫堃、黃益中
時間: 2016年3月18日(五)14:30~16:00
地點:慕哲咖啡館(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