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文觀點:廉價的表演藝術環境,如履薄冰的行業

2016-02-27 07:00

? 人氣

孫梲泰的《四十仍惑》(phote by Zin Ge/實驗劇場)

孫梲泰的《四十仍惑》(phote by Zin Ge/實驗劇場)

表演藝術的舞台是迷人的,當演出結束謝幕時,雖然所有的榮耀,掌聲,燈光都會集中在演出者身上,但是藝術家背後種種的奮鬥歷程,長期所承受的心理生理重擔,又豈是一般人可以瞭解跟釋懷的?藝術家的養成靠著的就是天分,血汗,時間跟財力的不斷投資,最重要的更是需要一股持續的熱情來支撐這條通往藝術的艱辛道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培養一個音樂家或舞蹈家,必須在年紀青澀的歲月就開始訓練。莫札特四歲時開始演奏生涯;美國現代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Angela Isadora Duncan),雖然六歲時就能教小朋友跳舞,卻因為家庭跟經濟緣故,一直到成年後才開始舞蹈生涯。而戲劇藝術因為表演的訓練養成,並不需要考量實際年齡因素,所以演員一般都是高中以後才正式開始肢體與聲音的訓練。

藝術家的熟成,需要長期歲月不斷的累積或豐富舞台經驗,才能在舞台綻放光采!

美麗辭藻下的現實困境

藝術家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行業,撇開大家都知道的美麗說詞:藝術可以涵養人生,可以淨化社會,表演藝術還可透過戲劇演出的力量,進行各種社會批判與反諷的行為。真相是藝術除了要有藝術創作外,另一個重要的幕後工作,就是藝術行政的沉重負擔,藝術家往往缺乏資源下,不得不單打獨鬥,沒有藝術行政人員的襄助。

藝術行政簡單說就是準備藝術家演出的各項工作,例如租借場地,安排排練場地。印製文宣跟節目單,辦理記者會,票務出售,稅捐繳付,幕前幕後演出工作的酬勞支付等等惱人又煩心的工作,這些看似繁雜的事務,卻關連到演出執行的成敗。但是最嚴重的負擔跟挑戰就是財務來源的籌措。

演出雖是最後的藝術成果展現,但現實的環境中,要依靠演出票房的收入來填補大量的支出來源,除了極少數團體成功外,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一則是票房收入有限,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的票價實在低廉,往往都需要靠藝術家自行貼補,或由經紀人向友好企業辦理募款,以便贊助藝術性的活動。

價廉物美的藝術環境

去年孫梲泰在《四十仍惑》的舞作中,將充氣娃娃繪上孟克的吶喊,權充演出道具的麥克風裝置,形色鮮明極具震撼,演出中的自我對話裡他說:跳舞或從事藝術工作這是個”Dream job”就是別人眼光注目中的夢幻工作,是年輕人才具有的特殊抱負,但是他卻忙碌於工作與創作之間,關於藝術創作這個詞,他二十歲不敢說,三十歲沒時間說,四十歲再不說就沒了。

我有一個已畢業的學生校友,他在臉書說道:如果一檔演出工作兩個月演個十場拿不到一萬,或是演個七八場也才兩萬,或是工作半年演個八場也還是不到兩萬,然後所有人都還想理所當然的要一堆時間。⋯⋯他能怎樣?不能怎樣。最後大不了去龜辦公室,讓演員的靈魂慢慢死去。

另外一個校友,已經有十年教書年資,卻為了經營劇場,不得不放棄教師公務資格。

公共政策鞭長莫及

政府因為預算經費編列不足,加上需求者眾,補助政策一直無法應付嗷嗷待哺的藝文團體。又因為文化部扶持­藝文產業預算一年只有不到兩億,申辦過程還有繁複的申請審核程序,大約八成團體在第一關就被刷下來。在幾百個藝文團體中,勉強只有補助不到100個,每個團體補助幾十萬到幾百萬,新興團體還有至少四五百個單位,完全拿不到任何的補助,只能靠熱情跟一張張的門票收入苦撐。

去年年底歌劇大師曾道雄教授以春秋左傳為題材,親自編劇,導演,作曲費時三十七年的大型歌劇《鄭莊公涉泉會母》,在國家劇院盛大演出,動用了獨唱和合唱歌手、劇場藝術家,以及台藝大管絃樂團,總共近三百人。他們製作大型壯麗的三幕四景舞台,鄭國的百餘件戲服、戰甲、兵器,還有宮廷器皿等大小道具。合理的估算經費至少應該千萬元以上,但總經費卻在八百萬元之內完成。雖然國家兩廳院支持曾教授共同主辦這個龐大的製作,但是不足的經費,卻是仰賴曾教授努力奔走尋求贊助的成果,期間申請文化部的補助,讚聲有聞卻得不到該有的補助回應。

擴充社會資源制定彈性補助政策

台灣的藝文發展其實很熱絡,但政府的投入可以更進化。以法國的獎助藝文政策為本,依據2013年11月法國文創產業經濟觀察研究報告顯示,在文創產業60多種職業中,共有120萬從業人員,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其中表演藝術26。8萬,音樂制作24。1萬,這兩類人口就超過51萬人次。

法國勒皮市鳥王節重返文藝復興盛況(來源:ww.willgoto.com)
法國勒皮市鳥王節重返文藝復興盛況(來源:ww.willgoto.com)

法國是高度重視跟推廣文化的國家,遠自15到16世紀,就受到皇室的庇護,在文藝復興時期,法蘭西斯一世特別保護藝術家,並收集藝術品,邀請達文西到法國。尤其文化民主化過程中,政府積極鼓勵藝文創作,政策上重視智慧財產權,健全的保險制度,減低稅率,設立創作基金會。政府持續鼓勵大眾文化發展,認為文化如教育一樣要從根本做起。某些博物館美術館票價可以免費提供學校藝術教育;法國表演藝術有經費可以巡迴演出;這些政策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藝文活動。

此外法國政府結合城市與業界一起推動文化藝術節慶活動也很成功,例如夏隆街頭藝術節,亞維儂藝術節,勒皮市鳥王節(文藝復興的盛會),甚至波爾多紅酒節等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帶動藝文的發展。所以台灣應該借鏡好的範本,避免零星式的搧風點火,公部門除了盡本分推動外,更要鼓勵企業的積極參與,再而結合城市規劃,進行有效的整合,只要持續進行數年,台灣藝術文化也許就發光了。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