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繁簡漢字再起爭議

2016-02-24 10:39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剛過去的2 月 21 日,是聯合國選定的國際母語日。此類國際某某日,除了一些較著名的如國際人權日等較為得到香港一些團體注意外,其他國際日大都無人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今年,國際母語日對香港人別具意義。

政府先於2008年開始銳意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簡稱普教中),牽來一片推普廢粵的爭議;跟著今月中剛結束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公眾諮詢文件中,就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要求中小學生學習認和讀簡體字。

這兩項政府銳意欲推的政府,無不令很多港人想起希特拉的金句:「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

推廣簡體字有必要嗎?

政府最近這次有關語文的諮詢十分低調,但仍是迎來民間尤其家長們的憂心和反擊。首先,撇除政治,大部份的香港人也很務實,覺得要學生學習簡體字是多此一舉。

的確,從來只有聽過懂簡體字的人不會繁體/正體字,而會正體字的一般都能讀能寫簡體字。以筆者的經驗,曾經多次過關去中國大陸時,關員檢查證件,不時都會問我姓鄭還是姓鄧,反正沒有一次猜中。

再者,政府近年推行的諮詢和政策,無不挑起矛盾,而且政府以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意志硬推各種還未有共識的措施和政策,再加上中國大陸媒體動輒就指香港有傳媒和團體政治化任何事件,那就更令人意識到教育局這次諮詢此地無銀三百兩。

雖說是諮詢,只提出原則性和提示性建議而已而非指引,但任何政策要變成政策,還得從諮詢開始。而在政府的政治任務是要推動和加快中港融合的前提下,難免叫人不憂慮此舉是為終有一天廢除正體字鋪路。

而教育局這次諮詢,又與聯合國提出優質教育與母語密不可分(尤其是早期教育)的論調背道而馳。母語所包含的,不光是說話的語言,書寫的文字也是構成母語的部份。

在香港,說粵語、寫正體字在過去一百七十多年都沒有間斷過,就算從前曾經只有英語是法定語言的時期,粵語和正體字仍可普遍使用。何以到了廿一世紀,突然要來一次倒行逆施的政策諮詢?

認識簡體字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有十多億人在用,但並不等於我們不可以堅持學習和使用正體字,非關所謂的「文化優越論」和「文明等級論」,而是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權利。

電視台主動「化繁為簡」

教育的施政向來是政府最熱切渴望開刀的,但遇上的阻力也最大,就連平日政治冷感的家長,也會因自身子女利益而站出來捍衛。國民教育一役如是,普教中如是,今次推廣簡體字也引來家長們的反擊,在諮詢期結束前紛紛去信反對。

然而,就算民間反對,商家的想法未必一樣。香港最大的電視台無線電視最近推出新台J5,在晚上八時半黃金時段播出的全部是普通話節目,字幕亦全用簡體字。

無線發言人指出此安排是令觀眾有更多選擇,既有傳統的翡翠台和互動新聞台播放粵語新聞和正體字字幕,也有J5台的普通話新聞和簡體字字幕,而簡體字字幕是方便不會正體字的觀眾,目前並未有計劃擴大簡體字幕時段。不過,也有猜測指出,無線J5台似乎是以製作普通話節目來符合牌照新規定。

雖然無線新聞部被染紅、節目製作質素每況愈下已為不少人詬病甚至不恥,但作為香港最大的電視台,其慣性收視意味著無論它製作甚麼節目,總會有觀眾,總會有其影響力,而黃金時段的節目就更不用說。有不少市民就形容,扭開電視,猶如在看中央電視台;也有網民發信去廣管局投訴有關安排。

誠然,多一個頻道多一種語言,是有多一個選擇,並無不妥。但當大家發現,較優質的節目都放在新的普通話頻道,而傳統的粵語頻道老舊播放著流水作業式的製作,也真的叫人不禁問:這是真的多一個選擇嗎?還是根本沒有選擇?

以往所有政策、做法,政府若要推行,都是用溫水煮蛙讓不聽話的人慢慢接受。但近年來,官民矛盾日深,政府,不論是特區還是中央,在沒有處理核心矛盾問題便霸王硬上弓,急就張去推行各種有問題的政策,最終逼虎跳牆,雨傘運動以及近期的旺角騷亂就例證。

而這次語文諮詢,再加上大氣侯是正體字和粵語日漸式微甚至瀕危之際,香港人反應之大,實在無可厚非。畢竟,捍衛自己的母語,天經地義。

(責編:羅玲)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