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路邊吃茶葉蛋,嚴家淦談經濟只談憂不談喜:《金庸傳》選摘(6)

2016-03-06 06:20

? 人氣

訪台結束,他寫下三萬字的《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開篇就說,「有關國家人民的事,做記者的應當忠於職責和良心,向讀者忠實報導,如果只講好話,有失報人的品格。台北當局和我在台灣的親友看到這篇雜感時,也希望他們能諒解。」他說自己也做不到絕對的客觀,他只是根據十多年來在《明報》寫社評的態度來看問題,多多少少以《明報》大多數讀者的態度來看問題。換言之,他竭力想保持言論的獨立性。六年前,與他素未謀面的殷海光聽到他訪台的傳聞,為他感到擔心的就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查先生來台「觀光」,那怕只有一次,那末結果如下:

【A】立刻失去其獨立的立場和言論比重,變成向台灣一面倒,於是他所辦的新聞事業一定走下坡路無疑。因為,他的言論機構究竟還未做出過去大公報那種硬招牌來。

【B】有海外獨立的言論在,這兒的統治者多少還有點顧忌,不敢太放手胡來。如果查先生一來,那末彼等覺其術得售,萬方歸順。於是一切動作更可為所欲為了。

他表示,對於海峽兩岸,他私人都無所企求,希望整個國家好,全國同胞的生活幸福。他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眼看到兩岸統一:

希望大陸和台灣將來終於能夠和平統一,組成一個獨立、民主、中立、人民享有宗教自由、信仰自由、言論出版自由、企業自由、居住自由、行動自由、集會結社自由、財產權、人民權利獲得充分保障的民族和睦政府。

此文從六月七日到六月二十三日在《明報》連載十天,轟動一時,還出了單行本,仍供不應求。在讀者的要求下,《明報月刊》從當年九月起分三期再次刊出,大有洛陽紙貴之勢。

同業和朋友

一九七三年他首次訪台時,看到台灣幾家大報規模都很大,業務上有很高水準。台灣並非完全沒有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可是相當有限度。政府事先並不檢查報紙內容,但各報不敢正面批評蔣氏父子,在新聞的採用上顧忌很大。當然他也發現,有些尺度正在放寬。

他與台灣的新聞界同行早就有來往,在國際新聞協會參加活動,常有碰面。他說,台北的同業一直認為他們有新聞自由,而國際新聞界對此頗有懷疑,按國際新聞協會的會員資格規定,只有具備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地區中的報紙和其他大眾傳播事業機構,才可以參加這個協會。所以台灣的報業同行一度不能參加,幾經努力,才得獲准。一九七一年在芬蘭開會時,為了于長城、于長庚兄弟事件,台灣是否有新聞自由一事又受到嚴重挑戰,大會要求台灣分會暫停活動。他說:「國際間對於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標準,簡單的說,是能不能在報上批評政府、攻擊政府、反對政府?能不能自由刊載對政府不利的消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