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台灣變天透露的「主流」民意

2016-02-13 05:55

? 人氣

2016年116大選,台灣再一「變天」。(多維提供)

2016年116大選,台灣再一「變天」。(多維提供)

民進黨在2016年1月16日總統與立委選舉中贏得空前勝利,不僅一吐2008年謝長廷大輸馬英九200多萬票的怨氣,也成功跨越2012年蔡英文許諾的「最後一哩路」。民進黨這樣的贏法,到底透露出台灣主流民意在向哪個方向扭轉,這倒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看一些基本的選舉數字,本次總統大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689萬多票、56.1%的得票率勝選,遠遠超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得到的381萬票,兩者得票數差距在300萬票以上。立委選戰方面,民進黨這次囊括68席,在總數113席中過半,一躍成為立法院最大黨;國民黨從64席,直接腰斬剩35席;首度參選的時代力量獲得5席,成為第三大黨;而親民黨僅獲3席,淪為無法撼動任何議題的小黨。

主流民意之一:換人做做看

解讀上述的數字,未來台灣的整個政治生態對民進黨完全執政非常有利。民進黨可以完全執政,當然也要負起完全的責任。就像馬英九政府在任八年,也是取得完全執政,但是馬英九在朱立倫的競選場子中,向支持者鞠躬90度並懇求大家支持朱立倫,更罕見地坦誠自己過去沒做好,朱立倫一定會做得比他好。而朱立倫競選總部主委胡志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不得不感慨「民眾要換一個領導人,就接受吧」。

這就是一個得到完全執政的政府,必須一肩扛起所有責任的結果。所以蔡英文這次取得完全執政,就要負起完全責任。只是民意到底賦予蔡英文什麼樣的完全責任呢?

顯然,台灣的民意是,在接受馬英九8年的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狀態下,國民黨卻沒有為台灣帶來真正和平共榮的經濟成果,反而加速整個社會經濟環境的惡化,人民不願意再給國民黨機會,讓他們繼續執政、繼續惡化台灣的生存環境,再看胡志強所說「民眾要換一個領導人,就接受吧」,這句話應該是發自內心,而不是政治上的渾話。

因此,「換人做做看」已經是普遍的民眾心聲,馬英九再怎麼鞠躬道歉,也無濟於事。在同樣一個黨內,必然有同樣的團體思考,不可能因為前任做得不好,繼任者就會做得更好,這種思考邏輯是民主社會不太可能接受的。即便是在威權體制的社會,也不曾出現如此說法。這也是故總統蔣經國晚年曾說過的一句肺腑之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他當年自知民主改革乃時勢所趨,不可逆轉,因而促使台灣在黨國體制下出現了「寧靜革命」。

馬英九總統日前搭專機飛抵南沙太平島巡視(總統府)
八年執政,這次換他感傷。圖為馬英九總統日前搭專機飛抵南沙太平島巡視(總統府)

就因為蔣經國看得清時勢變化,所以力主台灣的威權體制必須向民主社會轉型,才有此後李登輝接續12年推動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可惜的是,李登輝推動民主化之後,2000年國民黨因為連戰、宋楚瑜分裂競選總統,而讓民進黨的陳水扁有機可乘,以未過半相對多數的支持率當選總統。

當時國民黨支持者無法接受分裂所造成失敗的事實,聚集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和總統官邸前,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在敗選當晚9時許趕到現場,承諾會向李登輝轉達民眾訴求,但民眾鼓譟不已,甚至以雞蛋攻擊。民眾要馬喊出「李登輝下台」遭拒,情勢一度緊張,馬後來答應立即至官邸轉達訴求。隨後近午夜時,馬英九返回現場說,李登輝官邸侍衛長稱李「有點小感冒」已在晚上10時許入睡,民眾轉而對馬感到不滿。但是,李登輝最終因國民黨內部強烈反彈聲浪而辭去黨主席,其後率領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脫黨,另外組成台灣團結聯盟。

李登輝雖然離開國民黨,但是連戰和宋楚瑜並沒有重新聯手,宋楚瑜自成一派,組成親民黨。國民黨自此裂變成新黨、台聯黨、親民黨等4個黨。雖然2008年民進黨因陳水扁家族的貪腐弊案,讓國民黨有了重新執政的機會,但終究是人才散盡,馬英九8年的執政既缺乏對社會形勢的判斷,又找不到可用之人,只能因為失血過度,而比陳水扁時代敗得更慘。民主,不見得能讓天才上台,但畢竟能讓一個庸人下台。

主流民意之二:維持現狀

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期間,中國大陸只給陳水扁接受一個「九二共識」的選擇,也就是只能選擇統一,而不再有其他選項存在。但是,陳水扁一直爭取要有「統一、現狀、獨立」三種選項。就因陳水扁不肯接受大陸的唯一選項,所以他在執政期間,從2000年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之後,曾經試圖向「統合論」靠攏,甚至還願意邀請當時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到金門的大膽島一起喝茶,然而陳水扁始終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因此大陸方面也一直不肯接不肯接受陳水扁所釋出的善意。

此後,2002年8月3日,陳水扁透過視訊向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9屆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年會致詞時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別人的一省或地方政府,不能成為第二個港澳,「台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扁聲稱中國所提出的一中原則或一國兩制,就是想改變台灣的現狀,台灣不可能接受,並大聲疾呼「大家認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其實已經意圖改變兩岸現狀,不只遭到大陸的強烈反擊,也引來美國方面的不滿,將陳水扁視為「麻煩製造者」。兩岸關係自此大逆轉,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降到谷底,最終在陳水扁的第二任期內,美國與中國大陸甚至被某些人誤解為「美中共管台灣」的態勢。

2008年馬英九自從上任以後,他雖然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卻也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大陸方面選擇只聽到「九二共識」,對馬英九提出的其他主張都裝聾作啞,不予回應。這已經是大陸給馬英九最大的善意。

然而,就是因為馬英九時常提起他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久而久之,台灣人民也搞不清楚馬英九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政策。

在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滿口說不的情況下,蔡英文一直沒有提出兩岸方面的具體方針,因而不斷被國民黨炒作為「空心蔡」,也被大陸不斷警示。這次選舉,她依然不出新牌,但很聰明地順勢摘取馬英九執政8年的最大成果,一句「維持現狀」讓美國、中國都容忍。蔡英文在2015年6月初訪問美國時,分別於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針對美方關切的兩岸「維持現狀」說,蔡英文表示,推動兩岸政策必須超越政黨的主張,並且包容不同的意見,稱其堅信「維持現狀」的立場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因此,在當選總

統之後,她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所以,把蔡英文這兩句話結合起來,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維持現狀」。那麼,什麼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呢?簡單地說,就是謝長廷曾經提過的「憲法一中」。蔡英文試圖以接受「憲法一中」置換「九二共識」,將此包裝為「台灣共識」。實際上這是她與民進黨內深綠勢力的共識。

外界分析,蔡英文不想再學陳水扁和馬英九只會說「不」,但也想把「是」說得更合民意,因而選擇了「維持現狀」。這個「維持現狀」就如同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一樣。然而蔡英文在當選晚會中特別強調,「維持現狀」是她對台灣人民以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她一定說到做到。並向大家保證,未來她處理兩岸關係,會積極溝通,不挑釁,也不會有意外。

蔡英文說雲林長期都是政府資源分配下的弱勢者,他承諾,一定會還給雲林人公道。
2016蔡英文時代開始,她強調「維持現狀」。(取自蔡英文臉書)

再從本次選舉的政黨票來看,標榜台獨旗幟的自由台灣黨、台灣獨立黨、台灣團結聯盟,其政黨得票率分別為0.3937%、0.2256%、2.5076%,合計為3.1269%。而標榜統一旗幟的統一促進黨、新黨,其政黨得票率則分別為0.4622%、4.1843%,合計為4.6465%。兩種統獨意識訴求明確的政黨,其政黨得票率都沒有超過5%,也都沒有分配到任何立委席次,顯示目前急統、急獨偏鋒在台灣沒有市場。不過,時代力量躍升為第三大政黨,其政黨得票率為6.1059%,分配到2席不分區立委,倒是隱性反中新興勢力的集結,在政壇未來的發展令人關注。

因此,在「統一、現狀、獨立」的三個選項中,蔡英文已經實質上幫台灣人民選擇了「維持現狀」,而不再像陳水扁、馬英九那樣出現政策搖擺的情況,這或許是蔡英文能夠獲得最高票數的原因。所以,「維持現狀」也是當前台灣新民意的主流意見。

主流民意之三:縮小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甚至於超過台灣社會的承受能力,已經成為蔡英文無法回避的問題。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缺乏分配意識,消極無為,任由資本主導了經濟利益的分配。過去8年,在馬政府努力下,兩岸簽署了23個經貿協議,然而遺憾的是,由此產生的經濟成果,卻被大財團、大企業壟斷截流,根本無法惠及民生,反而使得民怨沸騰,連累兩岸關係也成為了出氣筒。

當然,蔡英文在選前提出的政見包括發展生技產業、綠能產業、長期照護及居住正義等,可以提高就業率,落實老有所終,人人都能住得起房子。這些攸關台灣人民生存價值的政策,都是新執政團隊上任後必須馬上改革的功課,所以,蔡英文及其團隊完全沒有蜜月期,因為台灣生存環境已經遠遠落後韓國,甚至大幅落後大陸。

蔡英文唯有全力拚經濟,在完全執政的時代,不能再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前任—這是馬英九執政失敗的主因。人民要的是生機勃勃的台灣,而不是暮氣沉沉的政府,若要重走馬英九的老思路,那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4年後,蔡英文仍須接受民意檢驗,殷鑑不遠,小英不可不慎!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3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