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毛鄧胡習對台講話,背後都有美國因素

2019-01-11 18:10

? 人氣

鄧小平以「和平」為統戰基調,但仍不鬆口放棄武力使用。(新新聞資料照)

鄧小平以「和平」為統戰基調,但仍不鬆口放棄武力使用。(新新聞資料照)

二○一九年習近平第一次公開談話,就在《吿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提出「習五條」對台工作方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中共七十年來,總計有五次《告台灣同胞書》,其中三次是在八二三砲戰期間。而第五次《告台灣同胞書》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國際情勢鉅變,美中關係成牽動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

毛澤東八二三砲戰後親自撰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首封《告台灣同胞書》是在一九五○年由謝雪紅領導的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所發表,發表時正值二二八事件三周年。

文中歌頌中國大陸解放後的種種美好,台灣卻在國民黨統治下,人民陷入黑暗、恐怖、飢餓的絕境。文中指控,「蔣匪幫所剩下來的殘兵敗將」把台灣出賣給美帝國,與美帝國主義狼狽為奸,宣稱中國共產黨即將武力解放台灣;最後不忘高呼「毛主席萬歲」,政治喊話意味濃厚。

接著三次《告台灣同胞書》都發表於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之後,均由毛澤東撰文、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布,統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三告台灣同胞書」。

「三告」中第一告稱八二三砲戰是要懲罰國民黨領導人與美國人,但為金門軍民,暫停砲火七天,讓金門可以補給,但不能有美軍護航。第二告宣示開始單打雙不打,建議國共和談,早日脫離美國魔掌。第三告要台灣當局「甩掉美國人那只鉗制魔手,派出代表,舉行和談」。但第三封最後沒有發表。

823砲戰後彭德懷(左)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其實都由毛澤東(右)親自撰寫。(網路翻攝)
823砲戰後彭德懷(左)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其實都由毛澤東(右)親自撰寫。(網路翻攝)

七一年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後任尼克森政府(Richard Nixon)國務卿的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祕訪北京,敲開中美建交的大門。美國要改變冷戰的世界格局,希望「以中制蘇」。直到七九年美中建交,台灣問題始終是雙方談判過程的關鍵所在。

鄧小平提和平統一卻不排除武統

七九年中美建交與第五封《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開啟了美中台關係的新頁。

七八年十月,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掌握政局,開啟了改革開放之路。隔年中美建交,全國人大的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示拋棄毛澤東時代的「武力解放台灣」,改採「和平統一」,但仍不排除武統。文中提出結束兩岸軍事對立,開放三通四流──即通航、通郵、通商,學術交流、文化交流、體育交流、科技交流。

事隔四個月,蔣經國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提出「三不政策」回應: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蔣氏更親自跟《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說:「與中國共產黨接觸(談判),就是自殺行為,我們沒有那麼愚蠢。」

隔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提名雷根(Ronald Reagan),他在競選期間高調宣示,如果當選總統,美、台將互設官方聯絡處,恢復官方關係,並優先考慮台灣的防禦需要。

不過,雷根當選之後,中方不斷施壓,美方終於向中國承諾要減少軍售。當年美中簽署《八一七公報》,其中對台傷害最大的就是:美方承諾對台軍售的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國建交後幾年的平均值,並逐步減少對台出售武器。

公報簽署不久,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在十月提出《有關和平統一台灣的九條方針政策》,俗稱「葉九條」,內容包括: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就三通四流達成協定;台灣是可保有軍隊的特別行政區、享有特別自治權;台灣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台灣政界領袖可擔任中國中央政治機關的領導;中國中央可補助台灣地方財政等。葉九條實際上就是一國兩制的雛形,只是還沒有用這個名詞。

江澤民八點vs.李登輝六條

八八年蔣經國過世,李登輝接任總統;隔年國民黨經過二月政爭,李登輝終於接任國民黨黨主席。

當時中國通膨嚴重,社會經濟變動頻仍。八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十周年座談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學謙發表《中國必須統一、國家不應分裂》講話,文中指出,兩岸出現緩和氣氛,但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可能導致台灣獨立和分離的言論與行動。

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江澤民意外上馬,當時兩岸政治都出現重大變化。九二年台灣修憲,總統直選;同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領導人在香港會談,也就是「九二共識」爭議的濫觴。

九五年春節當天,江澤民以中共總書記的名義提出「中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也就是「江八點」;四個月後,李登輝做出正式回應,稱「李六條」。

九九年一月底,《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二十周年紀念,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錢其琛發表《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的講話,呼籲台灣當局進行政治談判,早日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錢其琛曾喊話,要求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政治談判。(林瑞慶攝)
錢其琛曾喊話,要求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政治談判。(林瑞慶攝)

千禧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北京對陳水扁政權「聽其言,觀其行」,一直冷淡以對。直到二○○八年台灣再度政黨輪替、馬英九上台,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紀念會上,首次由中共總書記層級發表講話。胡錦濤以「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題發表講話,提出「胡六點」,強調要把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貫徹到各項對台工作。

馬八年兩岸交流超過之前三十年

從○八年至一六年八年的時間,兩岸交流的速度、廣度與寬度,遠遠超過一九七九年之後三十年的累積。一六年台灣第三度政黨輪替,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也出現重大轉變。

因為川普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RIA)生效,新冷戰再起,習近平在談話中再提中國百年恥辱,訴諸於中國民族主義。其次,台灣地方選舉中國民黨獲勝,被視為是支持「九二共識」的勝利,所以再提「一國兩制」,呼籲與台灣各界一起召開「政治協商」,討論一國兩制的台灣版本。

政治協商的起源是,中國抗日戰爭之後,國共重慶談判,周恩來提案召開「黨派會議」,討論戰後的政治局勢。國民黨不同意此名稱,改成「政治協商會議」。最後蔣介石與毛澤東在談判中達成共識,確定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共商國事」,但後來國民黨不承認政治協商的結論因而破局。

對台講話也是對內定調

如今習近平重提台灣各黨派與各界「政治協商」,其用意在跳過台灣中央政府。中共五次《告台灣同胞書》背後都有美國因素,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幾次對台重大講話也皆因美國對台或對中立場改變。習近平雖然是對台講話,其實是對內訴求與共產黨中央定調。新冷戰開始,中國依舊大打民族主義,而台灣只是民族主義的宣洩出口而已。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