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璋觀點:台灣水果的哀愁與喜樂!

2016-02-07 06:10

? 人氣

表二
表二

而台灣水果的喜與樂和哀與愁,竟都是因為中國大陸,值得高興與歡樂的是台灣水果出口量增加,且出口品項也有新增的水果種類,如台東的釋迦、屏高南雲嘉的鳳梨、屏東和台南芒果都是在近三年竄紅的新興水果,也因此對當地的農民朋友創造了水果生產暢銷的管道,進而也吸引了更多青年農友的投入,期能再創造台灣水果的出口高峰。悲哀與憂愁的是出口市場的過度集中,特別是在2015可以看見如此的情景,過去前十名的出口國家至少有4~5個,但在2015卻減少成為3個,除了香蕉出口日本以外,其他的都是出口到中國與香港,而出口香港的楊桃、椪柑則大多也會透過邊貿的方式再進入華南的廣州水果市場批發銷售,因此可以視成同一市場,即在2015年前十大的出口市場有9名是大中國區域,佔了90%之多,這是種非常危險的出口結構,一旦若單一市場受到某種力量或民眾消費影響,進口國若有任何的貿易受阻,就容易出口不順,甚在產地發生滯銷的現象,在產銷失衡下,農民朋友的收益就會受到衝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轉化劣勢成就全新的水果王國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面對國際市場若有要改變,確實有其困難之處,但從台灣水果的國際市場需求來看,日益增加的出口量是非常值得為水果產業感到高興,可若思考未來性,則必須加強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特別是重返日本,就像重返榮耀般的輝煌與重要。除了日本市場的高價值,更要有行銷韓國、搶進東南亞,甚至歐盟與美加市場的積極做為。其中,若要扭轉劣勢,改善國際市場過度集中的痛點,就可如先前筆者在風傳媒的12月觀點所論,以「打造亞洲安全農業生產中心」旗艦計畫的思維,創設台灣農產品國際貿易推動中心和扶持成立國際專業化的品牌行銷公司,攻韓、搶日、進東南亞的戰略行銷,把「賣」台灣水果,變成為國家大事,就如同紐西蘭奇異果的行銷模式,就能建構在享用美味的台灣水果之時,就是行銷台灣的最佳時刻。

以農為本的台灣,此時在新政府即將上台之際,除了選戰揮出全壘打之外,更必需拉弓射箭,為沉頓已久的農業,打造成為台灣最新興的產業,且也值台灣正欲加入TPP之際,除要積極向外行銷,更要穩固生產安全,讓享用台灣水果就如同品味米其琳星等評比的大餐一樣,亦要營造到台灣一定要吃可口的台灣水果,讓國際旅客即使回國也會想買,絕對有助於台灣水果的紮根與行銷。有哀愁就會有喜樂,為台灣的農業和台灣水果創造躍昇的新契機,正待新政府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帶領台灣水果產業走向高度競爭的國際市場,並做為躍昇的新跳點,而台灣水果王國的美名,必能再現於國際市場,藉由行銷國際的拉力,帶動加惠於廣大的生產農民。

*作者為企管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