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區塊鏈與支付清算系統的「安全模式」

2016-02-04 06:13

? 人氣

因應此等風險管理的需求,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支付與清算系統委員會(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CPSS)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準則」(Core Principles on Systemically Important Payment Systems)供各國監管單位設計與管理支付清算系統的重要參考依據。CPSS的主要建議,就是應當以RTGS為主架構來建立大顎支付清算系統。RTGS機制在1990年代廣被各國採用。與DNS不同在於,RTGS對系統接受的各筆支付指令採總額基礎進行逐筆清算,若參加單位的清算帳戶有足夠餘額或未動用的融通額度,每筆支付指令於進入系統後即執行清算,清算完成的交易即不可撤銷,亦即具有最終清算效力。此種清算方式可有效降低參加單位在清算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清算風險,但因參加單位在支付指令逐筆清算時必須有足夠之流動性(liquidity),使得參加單位的流動性需求增加,故央行通常會配合提供流動性,亦即銀行向央行拆借的融資渠道,以促進系統的順暢運作。以中華民國為例,現行主要大額支付系統處理銀行同業拆款清算業務的總量,一年高達新台幣500兆元,相當於台灣GDP的31倍,亦即每8個營業日的結算量就等於一整年的台灣GDP,而且這還不包含外匯與證券市場的大額結算業務量。由此可見,RTGS系統能運行不墜,確實有能耐,但如果出了問題,後果完全不可想像。精明的投資人會問:RTGS系統是否需要「安全模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協助金融體系承認與採納區塊鏈技術,也就是我曾經提過的「帳聯網」架構,就是積極管理此一風險的具體策略。區塊鏈技術與帳聯網架構在這個領域有絕佳的機會,可以建立一個既有金融支付結算體系的備援系統。就算現行金融體系不完全使用區塊鏈技術換代升級,而僅僅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備援系統,或是既存系統的安全模式,投資價值仍然巨大。當然,區塊鏈技術不是唯一選擇,畢竟金融交易本質上是價值訊息的傳遞,口耳相傳、飛鴿傳書、或是電報傳真等,都可以達到目的,但不適合21世紀的交易規模。區塊鏈技術多中心化的特性,讓彼此具有交易需求卻又缺乏互信的節點,無需依賴具公信力的中心節點、亦能透過加密的網絡通訊協定安全迅速的實現價值傳遞。一個根據區塊鏈與互聯網思維架構的備援支付系統,其實是金融體系的Fail Safe機制,而且是在市場最需要的時候可以維持business continuity的保險。價值當然高。對傳統上由公權力主導金融基礎建設的亞洲而言,多套支付清算系統並存運轉的概念更為重要。兩個原因:(1)備援系統的存在降低單一中心節點癱瘓金融網絡的風險;(2)公辦機構與民營企業在管理風格與激勵機制的差別,可以促進健康的競爭,有利金融體系自我革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