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中企海外併購的勢與謀

2016-02-02 06:10

? 人氣

近幾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快速增長。(多維新聞網)

近幾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快速增長。(多維新聞網)

併購是時下熱門詞語之一。2015年,是全球企業併購活動異常活躍的一年,迄今為止併購交易總額已達4.9 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007年4.6萬億美元的紀錄。在這場併購盛宴中,自然也少不了中國企業的身影。一方面中企海外併購加速,勢頭驚人;另一方面併購更加成熟,謀定而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遙想在100多年以前,西方列強用槍炮、鴉片敲開中國的大門,掠奪中國的資源和土地。近30多年間,西方世界改用金錢來買中國的資源、市場、人力……然而伴隨著中國加入WTO後經濟高速發展,尤其在近幾年,這一切發生了大逆轉。龐大的外匯儲備、全球範圍內經濟危機、人民幣國際化給中企海外併購提供良好的基礎和機會。中國擁有約3.33萬億美元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為海外併購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後引發的西方國家經濟整體陷入衰退,使許多優秀的歐洲企業經營困難,帶給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絕佳契機。

勢頭驚人 民企漸起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出現高速增長態勢。相關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03年期間,中企海外併購的金額從未超過10億美元,但從2004年到2014年間,中企海外併購數量年均複合增長率一下達到了9.5%,交易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上升35%。僅在2014年,中國企業在海外已完成的併購數量就有154起,交易規模高達261億美元。

來源:《多維TW》月刊
來源:《多維TW》月刊

在海外併購的中國企業,雖然超大額併購交易(注:通常來說單筆交易金額超過30 億美元的併購案例被定義為超大額併購交易)案例多由國企主導,但是在整體案例數量方面,民企已遠遠超過國企,交易金額也在逐年加大。2015年的前11個月,民營企業簽約和交割的海外併購佔交易總額的56.88%,同比增長122%。民營企業逐漸成為「走出去」的生力軍。

謀劃全局走出去的新特點

中國企業的「走出去」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國際商品貿易;第二階段開始對國外實物資產進行投資,如油田等戰略性資源;第三階段則轉向通常的國際資本投資,以獲取境外公司股份、加強業務合作為主。從2015 年開始,中國企業「走出去」進入第四個階段,並帶有四大特點。

第一大特點就是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挺進。特別是針對一些重要的戰略性產業,直接以控股為目的,收購海外先進公司,並借此獲得先進技術、品牌和海外市場管理經驗。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勤業眾信(Deloitte &Touche)2015年11月發佈的年度併購報告指出,中國投資者通過收購擁有先進技術和最佳管理實務的成熟企業,逐步向全球價值鏈的上游發展。

第二大特點是私企表現突出。從2015年開始,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最大的變化是角色轉換,現在民企開展海外併購的案例數呈壓倒性態勢。2015年前三季,民企海外併購交易數量已達到國有企業的近三倍,超過了2014年全年水平。雖然民營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海外併購交易單筆金額相對較小,但仍保持一定規模及水平,總計有167家,國有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則分別為59家和31家。

第三大特點是更加關注歐洲市場。近幾年歐元持續走軟之際,中國企業成群結隊地走出國門,到歐洲去撿「便宜貨」。從葡萄牙保險業再到法國旅遊業,各行各業的國外企業都成為中國企業的收購對象。和美國不同,歐洲各國對中國企業與資本持歡迎的態度。總部位於美國的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中國在歐洲的併購金額已達120 億美元,接近去年同期69 億美元的一倍。

第四大特點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明顯增加。「一帶一路」將形成東接太平洋、西聯波羅的海交通運輸大通道,能源與資源、航空、基建和公共設施等行業,可通過併購沿線相關企業,直接利用標的企業進行海外擴張,避免自建成本高、審批時間長等風險。製造業、農業和金融服務等行業可借助「一帶一路」帶來頻繁的國家經貿交往和相互信任理解,通過相關海外併購開拓全球市場。

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時就曾表示,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到1.25萬億美元,亦即未來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增長近三倍。

2015年前三季,中企對亞洲其他國家的併購數量達到67宗,超過2014年的全年水平,僅次於北美和歐洲,在一定程度上,「一帶一路」、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落地,也有力促進中國企業對沿海國家尤其是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和併購活動。

相信在未來,中國企業的投資重心區域將會由原來成熟的北美、西歐市場向中亞、東歐、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與地區轉移;融資將會因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的設立而變得更加便捷;投資者結構將會先由大型國企主導,後續民企跟進,呈現出「國企搭台、民企唱戲」的格局。

改進不足面臨挑戰

儘管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增長迅速,但與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海外併購交易完成率為67%,處於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中企特別是民營企業,在併購大潮中要盡量避免非理性的收購行為。不少中國企業出於「貪便宜」的心態低價「抄底」境外企業或資產,但因缺乏明確的併購動機和整合、營運能力,或者對該國的政治、法律、環保、勞工等各方面風險預計不足,往往被「深套」,且「解套」無望,海外投資真的不是光靠「買買買」就能玩得轉。

所以釐清戰略是基礎,有效執行是關鍵,能力建設是保障。從近期中糧集團大手筆收購來寶農業,到中國化工集團正在試圖收購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生產商、高價值種子領域名列第三的先正達,再到半導體廠商紫光集團試圖去收購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科技等系列新案例來看,這些收購案件的難度極高。無論是紫光還是中國化工,都屢次被對方拒絕,中糧也是因為來寶集團遇到資金困難以及國際大宗商品低迷的市場環境,才得以實現全資併購,有些僥倖。

安邦咨詢(Anbound)的研究團隊認為,上述這些海外投資案件也提醒爭相去海外併購的企業和投資者,今後重要領域的跨國併購,遇到的阻力將會越來大,難度和成本無疑也會越來越高。

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台的道路是長遠的。正如20年前,三星公司也曾是代工廠,現在成長為世界巨頭。現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尚處於投入階段,應該在力爭海外不虧損的基礎上,加大研發、品牌、人才投入。當然,這當中也有不可控的因素,如匯率變化,最近創維集團在俄羅斯的生意就暫時停止,等匯率穩定一點才考慮重啟。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表示,「無論研發、產品還是市場營銷,海外比國內難做5到10倍,沒有10至15年,中國品牌在全球很難一夜之間成長起來。」這是一個現實情況。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3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