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懿勳觀點:行政法人美術館爭議事件評析

2019-01-14 06:20

? 人氣

不接受館名變更的在地藝術工作者,他們在意的重點何在呢?「當代藝術家許自貴還以拒絕南美館典藏表達異議,在臉書PO文說,『南美館不是已經沒有當代館了嗎?不知要放那裡!』策展人李旭彬認為,……『館名是標誌、必也正名乎』,以2館取代似有商榷餘地。」(洪瑞琴「自由時報」2018-01-12)原初曾經確切地宣示設立一個屬於當代藝術的場域,如今卻讓「當代藝術」不在場,這是藝術工作者關心的重點所在。若站在台南在地藝術工作者的立場考慮,館名的變更將影響南美館後續在展覽、典藏等一系列的運作方向,是否真實反映出第一線藝術工作者的思考與創作行為。此外,當代藝術要與近、現代藝術有明顯的區隔,才能表明當代藝術的實質內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藝術家雜誌舉辦網路票選「2017年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七名是由龔卓鈞策畫,在台南市蕭壠文化園區舉辦「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從這個獲得好評的展覽內容和策劃取向,可以看出台南在地藝術界對於當代藝術創作所抱持的態度,挖掘在地(台灣)文化內在深層的價值,交給創作者以各種藝術形態詮釋或解讀。展覽以聚焦的主題,開放的態度,讓創作者有更彈性的空間可以自由發展各自創作的主題。散落在台南市區裡的替代空間、畫廊、工作室也都在這類的當代藝術氣氛中,分別傳達當代藝術不同的見解,甚至由台南文化局在幾處文化園區舉辦的藝術活動,也透露出台南當代藝術的活躍感,有別於架上繪畫類的展示模式。在這種背景氣氛之中,南美館以2館取代當代館的舉措,促使在地藝術工作者加深對南美館未來營運方向的不信任。

民間團體對南美館逕行取消當代館名稱的作為,視作未經由公開討論的獨斷孤行舉措,自然連帶懷疑南美館在未來的典藏作業和展覽等業務開展,是否也會讓當代藝術的成分消失無蹤。所以,在爭議事件中,除對制度設計有諸多檢討之外,針對人事、典藏作業等營運方向的檢討也是多數的焦點。

法人機構的監督機制如何開啟

毫無疑問地,法人機構在制度面上已經將其監督機制規範在明確的法條之中,例如,董監事會對館長行政的約束作用,市府對館方的審計、評鑑、考核等程序。台南市議會也在教育部門業務報告質詢中針對頻換館長事件質詢文化局長葉澤山;看似視盟所謂「第三機構監督其行政運作」確有發揮作用。然而,我們依然在爭議事件裡,看到許多篇幅討論監督機制不夠周延的議論內容。此中關鍵即在,「民間監督」的外在作用並沒有形成一種制度面的約束條文可資遵循。從爭議事件的過程觀察,法人美術館、府方和監督者的對話一直都處在互不信任的態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