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3):失去黨產奶水滋養的黨,還能得到地方派系的青睞嗎?

2016-01-28 06:50

? 人氣

特別是九零年代中後期以來,國民黨陸續丟失台南、高雄、嘉義縣等地的地方執政權,到陳水扁任期內,民進黨的穩固版圖更北上朝雲林等縣市推進。到馬英九於2005年首度擔任黨主席後,國民黨的地方執政版圖雖有一度反攻跡象,但旋即又在2009年和2014年的陸續丟失地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特別是在2014年的地方大選中,連傳統上被視為「藍大於綠」的人口密集區─臺北市、台中市、桃園市都陷於民進黨之手,而在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國民黨得票率更被壓縮在兩、三成左右的懸殊比例。足見國民黨在地方層級選舉中一向倚重的地方派系逐漸失靈。當然,原本親國民黨的派系中人、地方社團組織,也有可能陸續被長期執政的民進黨地方政府,同樣以政經利益分配、收編。

再者,當今與1990年代、台灣社會剛剛解嚴的時空相較,如今即便是在非大都會區的鄉鎮地帶或鄉村地帶,越是年輕的選民,其依據傳媒、互聯網、報章雜誌自行決定的投票傾向的自主性也越高。國民黨傳統上依靠農會、漁會、同鄉會、青商會、宮廟信仰等社會團體,進行複合式選舉動員的效果不斷打折。而扈從在國民黨羽翼下的舊有地方政經頭人們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也常為所謂的「返鄉青」”,或當地具有改革意識的環保、社區營造、文化創意人士和外來移入的知識份子所疏離和抗拒。

而地方派系和國民黨黨組織之間的利益鏈結,大多強過於信仰或理念層次的交融,導致長期以來國民黨黨核心政治人物,對地方派系出身人物只願利用,不願重用,造成了在各級選舉中,出力跑腿「打天下」,和在台北廟堂上「坐天下」兩類人的扞格。馬英九執政八年以來,由地方政壇或立法院系統出身的政治人物,得以進入內閣各部會分享執政權力的派系中人屈指可數。而惟一扶持的地方派系二代樣版人物,又因貪腐案落馬,成為馬英九政府八年間極少數因貪腐問題而下臺的部級以上高官。

長此以往,地方派系和國民黨組織系統離心離德、貌合神離之勢,難免越演越烈。在2016年的大選中,由於落後幅度已大,地方派系為避免浪費實力、「棄戰」的傾向明顯,國民黨在全台凡由民進黨長期於地方執政之處的得票率,大多被壓制到三成以下;而新近丟失的臺北市、新竹縣市、桃園市等地的得票,也都不足四成。朱立倫自身仍擔任市長的全台人口第一大城新北市,也毫不給現任市長面子,國民黨的得票率僅有33%。

在2014年和2016年的兩場選舉後,民進黨挾中央、直轄縣市和省轄各縣市層層執政之優勢,以人事位置挖角、以行政資源利誘、以蒐集貪腐事證移交檢察機關相脅等手段,將仍願與國民黨合作的地方派系裂解分拆;或將這些派系,在地方政經資源的分配過程中進一步邊緣化,將是題中應有之義,毫不令人意外。此次,與國民黨合作的派系勢力代表人物,在立委選舉中落選大半,足可視為地方派系人物從中央政壇汲取資源、再灌輸分配至一己地盤的生存模式,日漸式微的開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