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星星看來如此不同」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離世

2016-01-12 21:04

? 人氣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於11日逝世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於11日逝世

英國知名搖滾樂手、演員及唱片製作人大衛鮑伊(David Bowie),「Starman」的信使「Ziggy Stardust」,也是憂鬱的宇宙旅行者湯瑪斯.傑若米.紐頓(Thomas Jerome Newton),於11日上午因癌症逝世,享年69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藝術表現上有「變色龍」之稱的大衛鮑伊,在莫約50年的表演生涯中持續展現他革命性的創造力及好奇心。從60年代嬉皮風格的〈Space Oddity〉、70年代初期帶有日本色彩的科幻搖滾樂手「Ziggy Stardust」、與其後細瘦蒼白的「Thin White Duke」等,都在音樂風格、時尚品味及性別印象等面向帶來深刻的影響力。近代流行音樂史中,少有能與大衛鮑伊並駕齊驅者。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館長、《David Bowie is》展覽著作發行人羅斯(Martin Roth)表示,「對我來說,大衛鮑伊最大的影響不限於其音樂成就、或其出色的表演,而在於他吸引了了全球數百萬名不同世代、信仰與喜好的民眾。他是一名真正的先驅者,他的死是全人類的損失。」

「湯姆少校」在登月時代發光發熱

大衛鮑伊原名大衛瓊斯(David Robert Jones),1947年1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南部的布里克斯頓(Brixton)。為避免與「頑童合唱團」(The Monkees)的英國成員大衛瓊斯(Davy Jones)混淆,而將藝名改為大衛鮑伊。這個姓氏取自19世紀美國拓荒英雄詹姆斯鮑伊(James Bowie)與其名刀(Bowie knife)。

歌迷於倫敦布里克斯頓的壁畫前向大衛鮑伊致敬(美聯社)
歌迷於倫敦布里克斯頓的壁畫前向大衛鮑伊致敬(美聯社)

他在1967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但收錄於2張專輯中的〈Space Oddity〉為他帶來首波商業知名度。歌曲主角是一名被遺棄於外太空的湯姆少校(Major Tom),在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1969年獲得排行榜佳績。


(加拿大太空人哈德菲爾(Chris Hadfield)在太空中翻唱〈Space Oddity〉)

在大衛鮑伊多元的表演造型中,「Ziggy Stardust」依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Ziggy Stardust」是1972年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的主角人物,是一名地球毀滅前夕的搖滾樂手,也是外星訪客「Starman」的信使。

大衛鮑伊邀請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Kansai Yamamoto)為他設計了許多舞台裝。當時,日本風格對西方人來說仍是相當特異的文化。「Ziggy Stardust」的裝扮掀起熱潮,知名搖滾雜誌「Rock Scene」甚至刊出教導歌迷如何自己用毛線編織知名「變色龍」裝的指南

《Ziggy Stardust》專輯及巡迴演出為大衛鮑伊帶來大規模商業成功,並將其影響力拓展至更廣大的層面;尤其是他挑戰了男性外貌的刻板印象。大衛鮑伊(Ziggy Stardust)體型瘦高,穿著及妝扮雌雄難辨,與傳統男性表演者的強健姿態有很大的差異。

他也不像「滾石樂團」(Rolling Stones)的米克傑格(Mick Jagger)等搖滾樂手那樣,盡情釋放性感魅力。大衛鮑伊看起來更奇怪,但也更為理智。或許是大衛鮑伊那份對於怪異的自適感,賦予了他獨特的吸引力。

兩眼瞳孔顏色不同

他特異、有時看起來不像地球人的外貌,一大關鍵在於兩眼瞳瞳孔顏色不同。這是因為大衛鮑伊在15歲時與朋友安德伍德(George Underwood)因心儀的女孩大打出手,左眼嚴重受傷,癱瘓了控制虹膜的眼部肌肉,使得他的左眼瞳孔持續處於放大的狀態。與能對光做出反應的右邊藍眼相比,左眼看來較為暗沉。

大衛鮑伊曾表示安德伍德為他帶來「一種神祕感」。2人此後依然是好朋友,安德伍德曾為大衛鮑伊設計專輯封面。

「瘦白公爵」的修身風格

近年來在男裝界頗為風行的細瘦、貼身風格,也明顯承自大衛鮑伊在1976年的「Thin White Duke」造型。當時大衛鮑伊大量吸食古柯鹼,也使得穿著白襯衫、黑色長褲與西裝背心的「Thin White Duke」充滿著自毀氣質。

引領修身男裝風潮的「聖羅蘭」(YSL)創意總監艾迪.斯理曼(Hedi Slimane)於2015年8月訪談中,指出自己直接受到大衛鮑伊的影響。他說,「我一直都與『Thin White Duke』的造型感到連結及認同。這幾乎是我此後所有設計的源頭,一個具有類似輪廓的男孩或女孩。」

1973年,他讓「Ziggy Stardust」「退休」,發展另一個角色《Aladdin Sane》(1973)。大衛鮑伊曾表示「Aladdin Sane」是「前往美國的Ziggy」。大衛鮑伊在1974年搬到美國,在費城錄製了第9張專輯《Young Americans》(1975)。其中與約翰藍儂(John Lennon)及卡洛斯阿洛瑪(Carlos Alomar)合作的單曲〈Fame〉成為他首支登上美國排行榜第1名的作品。

《Aladdin Sane》專輯封面(維基百科)
《Aladdin Sane》專輯封面(維基百科)

1976年底,大衛鮑伊搬到德國柏林,與美國樂手伊吉帕普(Iggy Pop)合作了2張專輯《The Idiot》與《Lust for Life》。他也於此時期創作了後稱「柏林三部曲」的《Low》(1977)、《Heroes》(1977)與《Lodger》(1979),這段與萊恩伊諾(Brian Eno)合作的經歷,被視為是他生涯中最富實驗性質的時期。

「墜落地球的男子」

70年代後期,大衛鮑伊持續透過不同媒材展示他的才華與創造力。包括在1976年演出《天降財神》(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中,來自乾旱之地的宇宙旅行者湯瑪斯.傑若米.紐頓,以及1978年的《舞男》(Just a Gigolo)。1980年,他在《象人》(The Elephant Man)中登上百老匯舞台。

80年代MTV的興盛,為大衛鮑伊戲劇性的表演影像帶來更廣大的觀眾,包括可視為〈Space Oddity〉續集的〈Ashes to Ashes〉。1983年,《千年血后》(The Hunger)與《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登上大銀幕,大衛鮑伊也透過《Let's Dance》這張專輯與後續長達6個月的巡迴演唱會「Serious Moonlight Tour」獲得席捲性的商業成功;這是大衛鮑伊生涯中商業獲益最豐的時期。

1996年,大衛鮑伊進入「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2006年獲得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Gramm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000年,大衛鮑伊再度登上英國Glastonbury音樂祭主舞台,證明他在流行樂界的影響力依舊龐大。

在許多歌迷以為他已退休後,大衛鮑伊於2013年發行他睽違10年的錄音室專輯《明日》(The Next Day),這張專輯隨即登上英國排行榜首位。

2016年1月8日,大衛鮑伊發行第25張專輯《黯黑秘星》(Blackstar),獲得樂評正面評價。但在他於11日傳出過世消息後,樂評與歌迷也開始重新思考這張觸及死亡與天堂的專輯,是否是大衛鮑伊的「告別」之作。

大衛鮑伊身後留有結縭24年的妻子依曼(Iman Mohamed Abdulmajid),與現為科幻片導演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與亞莉珊德里亞.莎拉.瓊斯(Alexandria Zahra Jone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