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青年領導已經是世界潮流 台灣行不行?

2016-01-15 06:00

? 人氣

年輕的世代正在升起,對於很多問題的答案,從過去答案只有一個,到現在發現答案可以很多個,因此訓練出更自主、更能接受多元思考文化的個體。(取自世新兩岸大學生新聞營臉書)

年輕的世代正在升起,對於很多問題的答案,從過去答案只有一個,到現在發現答案可以很多個,因此訓練出更自主、更能接受多元思考文化的個體。(取自世新兩岸大學生新聞營臉書)

當世界潮流逐漸轉變為年輕的世代,期望有更高自主權的青年們,將改變已知的世界,你是否開始接受這一個重大的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政治歷經政黨輪替,國際的情勢與地位已經與2000年相比相差甚遠,在這將近16年來,所處在的區域已產生很大的變化,而網際網路來臨的時代,更對於七年級與八年級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當資訊與知識爆炸的來臨,重新定義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更改變了過去所有的學習與人際交往,這對於新世代的人們在態度與性格朔造上已與過去截然不同。

這個新世代的來臨!他們的團隊合作來自於網路遊戲的世界,他們的溝通來自於網路發展時期的即時通訊軟體,而他們對於知識與訊息的接收從過去單向的電視與平面媒體,轉而從網路的世界獲得更多元的解答,同時可以將不同的意見與各個網民進行互動與交流,因此在年輕世代的心中,他們對於很多問題的答案,從過去答案只有一個,到現在針對很多的議題發現了答案可以很多個,因此訓練出更自主、更能接受多元思考文化的個體。

通訊軟體LIne。(取自Line網站)
年輕世代的溝通,來自於網路發展時期的即時通訊軟體,像是Line等。(取自LINE官方網站)

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四、五年級回顧過去,新聞媒體的發佈是單一的,是掌握在特殊媒體的,但在七、八年級中從部落格就可以發展具有個人特色的媒體,而六年級這個較為尷尬的世代,也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懂得利用BBS進行各項分享活動,因此也帶動了青年人參與社群及強調自主性的心態,自1997年網路發展出較為初步的階段,就有學者Armstrong and Hagel III提出人類對於虛擬社群的需求,可以從四個面向:興趣導向、人際關係導向、幻想導向、交易導向來進行社群的參與,但實際上可以從社會認同的角度來看,在網路的世界裡面,本身就創造出一個新的社會結構,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是需要認同的,早在1989年以前社會學者對與社會認同做出相關的研究,例如Ashforth and Mael提到當人對於組織產生認同感時,將會認為本身是該組織團體的成員,自己的命運與組織的發展是有關連性的,也因為這樣的發酵,使得我們青年的世代,尤其在七年級與八年級生當中,開始對於政治議題、公民參與、企業經營與職場文化帶來新的見解與衝擊。

263T反課綱學生宣布退場。(曾原信攝) (複製).JPG
青年的世代開始對於政治議題、公民參與帶來新的見解與衝擊。圖為教育部前參與反課綱的學生。(曾原信攝)

2014年3月18日因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問題,及青年對於國家現狀的不安與對於大陸感受到的威脅,在經歷過長時間網路發文的分享與情緒的醞釀,使得青年們願意放下自己的學業、放下自己原本應有的角色,走向立法院、走上街頭,為自己的未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也讓台灣的社會了解到,過去從萬年國代到國會改革的過程中,已經好久沒有聲音的學子們、青年們開始走向了要求自主、要求改變的新格局,也紛紛開始希望掌握及領導一個新的舞台,也即將終結對社會議題無感的「冷漠世代。」

在本次台灣選舉中,太陽花運動的相關成員,紛紛加入了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政黨,期望透過理念、透過改變台灣的想法、透過主張社會公平、透過來自不同背景的參選人,建立一個新時代的主張,也讓新世代的青年們真正開始站上可能發生的世代交替上。

太陽花學運(吳逸驊攝)
太陽花學運使得青年們願意放下自己的學業、放下自己原本應有的角色,走向立法院、走上街頭,為自己的未來發出自己的聲音。(資料照,吳逸驊攝)

但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影響著經濟與企業的發展,他們也站上了企業領導人的舞台,在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積極的創業,同時創業年齡也不斷的往下降,在香港創業的年齡在新的調查中平均在27歲,另外越來越多35歲以下的年輕人,在企業擔任要職,反觀台灣經理人平均年齡在45至50歲,企業負責人的平均年齡在60歲,與香港的53歲及中國的57歲可看出這中間明顯的差異與問題,在新的時代及商業社會中,創新的思維是推動企業不斷成長的重要因素,中國創業家馬雲曾經提到「台灣沒希望了,假如 7、80 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因此在台灣我們不但在政治參與上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在企業與經濟環境的挑戰下,我們也需要年輕人共同的加入,協助台灣企業與經濟的轉型,本文作者劉德安於1985年出生,時常與相似年紀的青年朋友討論相關議題,最常提到的是「一個國家經濟是否能往前推動,並非完全是看這個國家的就業率,就業率僅能代表社會的穩定,但真正能夠體現國家競爭力,就是透過觀察青年人口的創業比率,因為只有創業才會創造就業」,當一個國家僅是在追加就業穩定,而忽略了創新、忽略了青年創業,無法製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百姓紛紛在追求安穩的工作,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下,當產業發生問題時,就業及薪資就會惡化。

反思台灣目前教育問題,不單只是大學廣設問題外,我們在追求教育平等及高等教育普及的過程中,高等教育機構是否仍以未來找一份好工作的思維來教育青年學子,而不是去教育他們勇於發揮創新與創業的思維,那台灣將如何培養未來的領導人格局與改善內部的經濟結構問題。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11月接受《彭博》訪問時曾表示,正在觀察多間公司,並表示阿里巴巴需要媒體幫助中小企業推廣,而阿里從中小企業中獲得的巨額廣告費亦可幫助到媒體。(美聯社)
中國創業家馬雲曾經提到「台灣沒希望了,假如 7、80 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資料照,美聯社)

實際上青年領導的議題已在全世界發酵,並且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這樣的議題上我們更需要幫助台灣青年們能夠成功,並且給於青年們在組織中有擔任要職的力量機會,將會改變台灣缺少的創新因子,因此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階段給於年青有機會越上領導工作的角色,培養出具備有獨立作戰能力並能有肩負責人的新領導人,企業或組織可以考慮以下的方式:

1、尊重與接納青年們的特別想法

在一個組織當中,尤其在台灣的產業,大多數的傳承都是以經驗為主,但所處在的環境已經大大的不同,往往青年們與資深工作者他們對工作本身的價值與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或許放下既有的成見,靜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會對原本傳統的組織經營的方式會有很大的改變。如果連其他國家的工作者都願意這樣嘗試,也逐步找到成功,那台灣也一樣可以給他們相同的機會。

2、 強化與青年們的協同合作

其實不需要認為青年朋友們就是沒經驗、跟他們合作很難,實際上你的表現也讓他們覺得條條框框,因為你一開始就沒有信任他們的打算,他們反而無法被信任,導致無法發揮應有的表現,請放下已有的成見,逐步的引導並說出他們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試試看,在與他們合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他們的創意,也會發現共同工作的結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今(24)日南下到彰化跑行程,一早就以立法院副院長身份前往大葉大學演講,不過,現場學生一開始並不熱絡。(周怡孜攝)
逐步的引導青年朋友的想法,會發現青年的創意令人驚艷。圖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中)前往大葉大學演講。(資料照,周怡孜攝)

3、激發他們對工作的興趣

如果玩遊戲可以玩到出國比賽,可以組織好一個戰鬥隊伍,那為什麼他們無法做好工作?實際上工作是一種自我能力的表現,也是一種與他人競爭的機會,但如果能夠有效的溝通,讓他認為俱有挑戰性,他們會顯示自我的特性,會更願意從競爭中成長。

(1)、讓他們自我提案,找出改善或新的計畫

(2)、鼓勵他們自我發覺,找出組織未被發現的需求及問題

(3)、讓他們去執行自己的計畫,組織從旁觀察與協助

(4)、給他們與他人競爭的機會,因為他們不會服輸

4、善用他們的優勢

如果資訊化的能力或網路社群是這一代人強項,何不利用他們自主的想法及喜好他人關注的特點,去導引他們站在真實的舞台上去發揮,在台灣的年輕人越來越缺乏自信,在社會的氛圍及經濟的壓力,讓他們無法擁有自信,一個沒有自信的年輕人,怎麼為這個國家與社會來希望,不要用這個時代養成的特點,但用自己過去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樣僅會造成組織的隔閡,並不會讓世代與世代間利用彼此的優勢創造機會。

Facebook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說,將開發新按鍵與「讚」並行。(美聯社)
資訊化的能力或網路社群,是這一代青年人的強項。圖為Facebook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資料照,美聯社)

5、不從願景開始談,從現在開始

未來如果好遠,為何不能談現在,現代的青年人比你想像的更務實,選擇更多、挑戰越多、挫折也越多,他們反而比你更務實,他們更看當下、活在當下,因為他們深知如果連現在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如何談更遠的願景呢?因此如果與一個青年人對談未來會如何,其實他會更加的迷茫,還不如導引他重視現在,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特別要注意的他們不是不在乎未來,他們要從現在去看未來,這才是真正的關鍵,若從未來去看現在,對組織產生矛盾,將反而適得其反。

台灣的社會需要給台灣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與支持,但在這個混沌的時代中,他們開始要掌控全局,掌控自我未來追加的價值,這對台灣社會來說絕對是一個正向的力量,但在這塊土地的所有人,無論從政治、教育、企業、家庭都可以為新一代的年輕領導人提供鼓勵與機會,未來掌握在他們的手上,他們會為社會帶來新的局面,當前世界在熱烈的上演青年領導,台灣行不行!!

台灣許多大學生畢業後選擇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資料照片,取自國立聯合大學網頁).JPG
台灣的社會需要給台灣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與支持,對台灣社會來說絕對是一個正向的力量。(資料照,取自國立聯合大學網頁)

*作者為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曾在上海、菲律賓、韓國進行實地的短期研究,同時並在台灣知名軟體產業擔任主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