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台灣震撼的斷交!從40年前蔣經國被侍從叫醒的那一夜說起

2019-01-02 19:54

? 人氣

這些外交禮節不成文「規定」,40年間逐步鬆綁,AIT的領導層願意進入總統府。2018年AIT新館落成,館內懸掛了美國國旗以及一般只出現在官方機關的國徽,落成典禮舉行時,美國甚至派出助理國務卿到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象徵意義很重要,代表你到底是甚麼,」沈呂巡說。

2018年1月,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為美台官員互訪解禁,根據該法,美國所有層級的官員均可訪台,與台灣官員會面,而台灣官員亦可以「受尊重」的形式訪問美國,與包括國務院、國防部在內的華府各級官員會見。

台美「非官方」關係看似承接了雙方的互動往來,但自從台美斷交後,台灣國際空間持續受到持續打壓,比如,參加國際組織及運動賽事,只能以「中華台北」或其他不含國家意涵的名義;大陸更要求各類跨國企業將台灣正名為「中國台灣」;台灣還被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大會(WTA)拒之門外。

台灣對外關係更持續遭受重挫,並與邦交國發生「雪崩式斷交」。對此,美國偶爾會作出立場上的聲明,包括指責改名事件為「奧威爾式廢話」,台灣失去邦交國時,美國也傳召涉及國家的大使以示抗議。

張旭成說,「看得出來美國相當重視台灣。」他並相信,台灣的民主自由及對人權的重視,會使美國將台灣視為重要伙伴。

經濟方面,台灣是美國第11大的貿易伙伴,中美2017年貿易總值是5837億美元;兩岸貿易總額則為1390億美元,比台美同年貿易總額是868億美元為高。沈呂巡表示,以台灣的人口和規模來說,代表台每斷交多年後,台灣的體制和競爭力「還是很好」,這證明台美斷交,沒有真的把台灣排除在外。

28 February, 1975: Premier Chiang Ching-Kuo of Taiwan (1910 - 1988), son of Chiang Kai-Shek, visits troops in Kinmen Island during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to convey President Chiang Kai-Shek's warm regards to the garrison.
蔣經國在台美斷交後一度暫停了試驗中的民主選舉。

台灣的民主化

斷交牽連的不僅是中美台三地關係,還導致台灣內部的政治危機,當年,國民黨的蔣經國以「台美斷交」令國家陷入危機為由,取消即將到來的民意代表選舉,引發黨外人士不滿。在黨外人士眼中,當時國民黨持續打壓他們,民間雜誌遭到查禁、運動領袖被捕,他們稱那是一個白色恐怖、威權統治的年代。

當時也是黨外人士之一的台灣前副總統、民進黨籍的呂秀蓮對BBC中文說,「如果台美沒有斷交,便不會發生美麗島事件。」

「當時台灣是戒嚴統治,所以言論自由受到嚴厲打壓,講過頭隨時會『被失蹤』,只有選舉的時候,可以把心裏的話講出來,」呂秀蓮說,「因為(中美)建交,給蔣經國一個藉口,宣佈選舉停止,這個奧妙的時間點,讓黨外的候選人沒有機會當選,進入立法院,也就是體制內抗爭,才會導致後來的美麗島事件。」她解釋,「台灣民主浪潮早已擋不住,本土意識也越來越興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