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文:誰說小孩贏在起跑點就要上全美語補習班?

2016-01-14 06:50

? 人氣

我用笨方法背單字,用笨方法學英文文法,這些笨方法最大的好處在─我可以自己抱著字典、抱著文法書自修。在嚴重缺乏資源的情況下,我還是可以努力學會閱讀英文,透過英文看見外面很大、很大的世界,那個廣闊世界刺激我更努力累積英文閱讀的能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儘管沒有受過聽、說訓練,去到美國,腦袋裡充分的字彙與句子,加上環境的幫助,我很快就掌握了所需的英語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經驗,讓我有理由反對以聽、說做為英語學習的重點。我無法掩藏對這種「重聽說、輕讀寫」潮流高度的懷疑,乃至厭惡。很簡單,聽、說教育必須依賴老師,依賴外在環境;重聽說的教育,必然助長在英語教學上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

有錢人的小孩、都會環境下的小孩,有比較多的機會在不自然的人為英語環境學聽、學說。有人講給他們聽,還有人陪他們說。別說鄉下,教育資源稍微差一點地方的小孩,有可能公平得到這樣的機會嗎?就算他們有心願意上進,就算老師有心願意幫忙,到哪裡去找資源讓他們聽英語、說英語?講明白了吧,強調聽、說的英語教育,是最不公平的教育,是剝奪許多小孩繼續學英語的教育,是逼迫許多小孩早早放棄學英語的教育。

如果當年處在強調聽、說的教育環境裡,我就是一個不可能繼續學英語的人。不管我怎麼努力,我的英文成績一定很爛,永遠不可能跟有資源去補習的人競爭,我絕對無法維持學英文的動力。

社會上的不平等,已經創造了一大堆英語補習班,創造了一大堆學英語的怪現狀,照理講,政府的教育政策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補救不平等,找出方法讓資源不足地區的小孩,可以盡量維持英語學習的成就感,不要輕易放棄。沒想到,政府政策竟然反其道而行,也要跟著強調聽、說,更加惡化不平等,看了真是令人憤怒!

強調聽說的英語教學政策,怎麼來的?政策形成過程中可曾考慮過社會效應?愈來愈多缺乏學習成就造成的中輟生,難道全是家庭和訓導人員的問題嗎?教育內容源頭如此脫節,不考慮社會現狀、不考慮教育體系現狀,對弱勢學生沒有一點點同情考量,訂這種內容的教授、官員都不必負責嗎?

關心教育權平等的朋友,大家一起來認真檢討不公平的教育設計規劃吧!

作者楊照(林奕華攝/取自楊照臉書)與其新作《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時報出版)
作者楊照(林奕華攝/取自楊照臉書)與其新作《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時報出版)

*作者為知名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