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治國救臺灣 必須有對外經濟大衝刺的決心

2016-01-13 06:20

? 人氣

世界各國都在拚出口、搶市占,但台灣陷入小確幸,無對外衝刺的決心。(資料照片,美聯社)

世界各國都在拚出口、搶市占,但台灣陷入小確幸,無對外衝刺的決心。(資料照片,美聯社)

戰略性衝刺「打出去」,應該正是當下臺灣,最急切必要的對外經濟國政策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令人大失望大斷念的「小確幸騙選票」把戲

但是,在這次極可能「改朝換代」大選亂戰中,卻根本看不到這樣子的政見,也聽不到「甚至祇要是擦邊球就好」之類論述:有人不過是翻臉換柱倉促成軍,有人則居心頑慮「桀抗恨鬥」汲汲營營逾五年歲月,卻都祇能看到這幾人叵測蓄意,高舉小恩小惠小格局「盡拚貼身經濟」,冀用小小確幸「騙取選票」,而竟根本不顧「如何讓臺灣衝刺打出去」,以一體向外到國際市場爭取「人人多鈔票」的「國家大幸福」,乃至「福澤利民利產業、造就民富國強」的「社會大鴻運」。直是令有識者,徒呼負負大失所望,以致對國家前景斷念,對社會未來灰心。

視強國富民經濟表現為無物

自廿世紀後半葉以來,除了極少數極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國家之外,幾乎沒有一個社會不把強國富民的經濟發展與經濟表現,列為第一優先緊要的國政旨要(critical essential agenda for a nation),因為祇有經濟實力,才能夠有效提升國家政治外交地位及國防軍事威勢,才可以雄據於國際社會與全球市場。

今天環視全世界,除了臺灣,恐怕惟有極其少數國家,會把黨爭權鬥、「階級」對立、族群抗爭、民粹毀政府、弱敗亂社會,當作「國家民主社會新常態」,甚至於自詡是全球鮮有的「傲世民主政治典範」,猶然兀兀「井蛙之見」地斗膽自豪自珍起來。以為祇要搞定了已然極端邪門的「選票政治」,經濟問題自然消逝。

就在一種顛倒錯誤的「比白色恐怖更加恐怖」的綠色恐怖高壓義和團民粹迫逼制約之下,整個臺灣社會在廿年間,竟然完全悖逆了世界大趨潮流走向,毫不顧忌臺灣內部經濟,已因為自亂自害而頹退衰敗到了崩塌邊緣,對外經濟魅力與競爭力,亦因為自限自縮自綑自綁而經久疏離荒廢,產業企業投資營運銷蝕滯悶,已然被南韓及中國大陸所追趕超越,被區域經濟社會嚴重邊緣化,被國際社群大市場根本排擠,惟竟全然無動於衷,猶還激越延燒「肚腹扁扁也要挺阿扁」的綠衛軍空心口號,繼續鼓吹「鎖國自閉」的僵屍國家政策老調。甚至於還要,繼續拿來做為今天大選的訴求政見;但弔詭的是,這樣的政見主張者,還繼續擁有超高的人氣支持度。

還想繼續自綑手腳

因此,當臺灣消費力熄火、投資營運不興、出口外銷連11黑、廠商企業大外移、社會資金大外流、經濟信心大淪喪的時刻,反對黨派及反課綱新生世代的仇中反中抗中敵意不消更濃,仇富反商氣焰依然炙烈,尤其讓人對整個臺灣社會未來,倍感恐懼。

就在大選前夕,面對經濟部之派遣代表團隊赴中國大陸研商兩岸貨貿協議的技術性、程序性議題時,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及宋楚瑜竟然還在應和極少數激越仇中反中民粹主張,要求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之前,必須先行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要求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所有協議協定的研商簽署,都必須公開透明進行,充分「全民監督」,政府才能夠進一步做出以次協商研討程序。

也就是說,即使是既已有了ECFA協定完簽實施已數年基礎的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其每一項的未來延伸協商,蔡宋都還想讓它耗費個三五年時間:能擋就再擋它一擋。(反正,「中國大陸市場非關臺灣未來之緊要!」?)

蔡宋主張要先做好「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風控機制」,才能進一步談兩岸服貿、貨貿協議。這一主張的真正潛台詞,其實就是:「兩岸經貿往來是絕對不能使之隨意鬆綁而放任自由開放的」。這也可以解讀到,面對TPP、RCEP、FTAAP乃至AEC亞細安共同市場,為什麼反對黨派及義和團式民粹還要不斷提出種種「根本無關經濟社會宏旨」的枝節細碎,來防堵與阻滯臺灣任何「對外自由開放」措施,以至根本扼殺任何「想走出去、想打出去」的念頭與作為。總之,還要繼續「鎖國自閉政策」,才真是他們終南戰略目標;但是,身在理盲濫情漩渦中的臺灣選民,似乎全都猶還渾然未覺。

蔡宋這樣子的政見主張,不啻是等同於蓄意要,搶先根本限縮了可面對中國大陸「這個最有可能讓臺灣大獲利益空間的市場」之一切拓展先機與可能性。

內需市場支撐不起臺灣經濟

今天,就在臺灣經濟已然瀕臨嚴重頹退崩壞邊緣時刻,三候選人所提出的所謂「治國經濟政策」,根本無一不與修橋、補路、蓋房、加薪、就業、醫療、保險、升學等有關,祇不過全都是部次長以下「局處長級」議題,頂多交由内閣總理卽可集中處置,完全稱不上是「總統級」的,可以為整個國家未來半個世紀以後,處在全世界格局中必要的前瞻性廣結邦誼及市場解厄脫困的國家存亡政策問題。事實上,今天所見三候選人提出的,絕對都是「最公然失能失職」的治國政見。

在這些所謂的「治國經濟政策」政見中,也同時可以解讀得到,三候選人都有一個相當近似的假設前提,以為祇要搞定「內需市場」,臺灣經濟就有了大未來。然則,就臺灣經濟基本體質看,66年來的經濟成長發展,對「內需市場」的依存度從來不曾超過15%,而對「外需市場」依存度,則一向高達85%。今天,要想搶救臺灣經濟於頹退崩壞邊緣,則當然唯有必須從擴大外需市場下手。

捨棄兩岸經貿的代價

但是,迄選前一週止,三候選人祇提得出一些如何讓國民即時有感的「小確幸」之類爽口糖衣藥錠,毫無想要如何從外需市場拓展及提高對外競爭力的「戰略性衝刺打出去」之主題政見,用以爭取選民作更高層次的認同,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倘若在「外需市場」衝刺戰略上,猶必須無限上綱少數新生世代仇中反中抗中的敵意民粹,絕然排除高佔臺灣對外經濟份額42%的中國內需市場機遇,則三候選人就應該提出可以更加戰略性倍增「另外58%外需市場」份額與獲利倍數的新方向政見措施來,才足可以「失之桑梓,取諸東隅」地彌補,甚至超越,原本可以取自中國大陸市場之「最可能取得的機會利益」。也就是說,倘若寄望臺灣經濟轉好,則另外58%外需市場份額之積極衝刺開發,乃真正具決定性與關鍵性。

從這個方面為籌謀而言,則恐怕市場潛能更大、需求規格很高的先進國家社會,才真是可以高能量高倍利滿足未來臺灣成長發展需求的唯一區塊;而加入TPP,也就是當下臺灣最能夠可及這一區塊市場的「必要入場券」。

要拿什麼才能夠衝刺打出去?

因為,在黨爭權鬥、「階級」對立、民粹毀政府的紊亂態勢下,對有利於打開另外58%外需市場份額的擴大FTA以及參與TPP、RCEP、FTAAP的區域經濟整合之機會,臺灣社會非但不謀求積極「藉端使力」衝刺而出的做法,反而卻已安置了諸多阻礙前進的「綑仙索」,尤其是在仇中反中抗中的敵意堅拒ECFA服貿貨貿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兩岸經濟市場自由開放」的「先期FTA示範協定」前提下,等同於是提前拒絕了可進一步加入RCEP、FTAAP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完全破毀了將來必須自由開放乃得以面對的更大市場空間與機會,是則,也等同提前宣告,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必然祇會是又一個「超級空包彈」罷了。

未來既然要嚴肅面對更先進更高級的國際市場,則臺灣又究竟將要拿出什麼產業經濟優勢,才能夠真正有效對外衝刺打出去?

最有當選主政機會的蔡英文,早就決定放棄既有「高耗能高污染但也高關鍵性」的高科技產業類項,不讓其在未來繼續發展與作出外銷創匯的主力貢獻,並宣示改以「所得及就業效應都不利也不高」「對外需市場攻勢力不大、競爭力也小」的創意農業及生技產業,來全面替入發展;斯可謂拿定了與未來經濟「適得其反」的無端政見主張,來面對另外58%外需市場的莫大可疑之「打出去」戰略抉擇。

毀了石化產業 毀了臺灣經濟大未來

而對於臺灣未來產業經濟發展,最具連根摧毀殺傷力的是,蔡英文公開主張,要抑制(或根本是摧毀?)石化產業發展的「未來國家產業政策」。

事實上在今天,全世界主要石化產業能力與能量發展,因其經濟關聯性特大,附加價值率特高,更加上所得及就業之創造效應特顯著,以致目前全世界85%石化產業的主要供需活動,都還是集中在先進國家社會,特別是人口、幅員及經濟發展階段與臺灣最為相近的荷蘭,既是全球首要石化產業大國,其石化原料及關聯產品更一直都是荷蘭的最大主力外銷產業類項,也是國民經濟規模份額超過50%的最大經濟社會部門。而在臺灣,毀掉了石化產業,就是毀掉了經濟根本。

但是,蔡英文公開提出「用總量管制方式限制臺灣石化業發展,並須以滿足內需為上限」的政見主張,其實正等同於,徹底抑制並摧毀臺灣石化業的成長發展,也等同是要將今天臺灣尚有足夠能力與能量,可以開拓全世界外需市場的,包括電子資通電訊、光電、生技、精機醫療器材用品、車輛等有限這幾個主力產業,其所絕對必須要的上中游之原材料及部品的「供給能量」,完全予以中止切斷。

倘若蔡英文果然如預期贏得大選,從根本將整個石化產業予以全面封鎖,予以連根拔除,則真不知道,在未來,臺灣經濟又要用,什麼產業、產品、服務類項,才足以面對全球,拿到全世界市場上去,繼續「創匯」覓生機呢?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