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國際能源與核能產業分析師施奈德:綠能建置彈性大,又比核電便宜

2019-01-04 17:00

? 人氣

施奈德建議台灣應嚴謹評估每個核電反應爐的經濟利益及財務。(柯承惠攝)

施奈德建議台灣應嚴謹評估每個核電反應爐的經濟利益及財務。(柯承惠攝)

日前「以核養綠」公投通過,行政院指出不再設定二○二五年為「非核家園」期限,但總統蔡英文仍強調能源轉型改革不會退縮。台灣的能源政策何去何從再掀熱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能發電量連續三年下滑

近日國際能源與核能產業分析師、政策顧問施奈德(Mycle Schneider)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在台發表專題講座,聚焦於施奈德擔任召集人及主要作者的《二○一八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報告指出就世界趨勢而言,排除中國後,核能發電量連續三年下滑,反之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持續增長。施奈德在英德法皆有顧問經驗,近年也與其他專家共組「首爾市國際能源諮詢委員會」。台灣此刻面臨能源政策轉型、革命,更需借鑑國際經驗。
為此,《新新聞》專訪施奈德談核電發展趨緩的原因,並分享世界發展再生能源的現況,以下為訪談紀要:

新新聞(以下簡稱新):對台灣面臨核一廠是否除役有什麼建議?

施奈德(以下簡稱施):全球目前有十個反應爐完全除役且回歸綠地,台灣應參考各國案例,嚴謹評估每個反應爐的經濟利益及財務,包括延役成本,跟其他能源選項對比,何者更符效益,而且數據不能只參考有切身利益在其中的台電。

新:為什麼各國核電發展趨緩?

施:新建核電廠因安全要求、品質控管愈趨嚴格,除了造價較貴,也會導致施工延誤,又拉高造價,難與其他能源競爭。

核電長期規畫不符需求又缺乏彈性

舉例而言,新建太陽能發電廠可達到每MWh三十美元的電價或更低,甚至因競標達到低於每MWh二十美元。但英國興建中的欣克利角C核電廠(Hinkley Point C),每MWh保證電價達九十二.五英鎊(約一一七美元),價差相當大。

即使延長現有核電廠年限,經濟上也面臨很多挑戰,包括營運費用高導致競爭力低。印度新蓋太陽能電廠已比燃煤發電更便宜,許多美國再生能源廠在經濟效益上取代核電或燃煤,導致很多核電廠比預期更早關廠。

羅文斯以每小時實際數據,計算德州2050年的能源分配模式。(施耐德提供)
羅文斯以每小時實際數據,計算德州2050年的能源分配模式。(施耐德提供)

各國也發現大型核電廠從規畫、完工到發照,動輒需要十到三十年,太陽能電廠則一年內可完工啟用,長期規畫已不符需求,欠缺彈性。我甚至還沒提台灣核電廠有靠近地震帶、人口密集等安全議題,核電不符經濟效益就不具吸引力。與其投資核電廠不如用於提升能源效率或做再生能源,否則就是助長氣候暖化的幫凶。

德州目標太陽能及風電支應大部分用電

新:擁核者常以「貴又不穩定」否定再生能源,世界趨勢仍是如此嗎?

施:十五年前再生能源很貴,○九年至一七年,太陽光電發電均化成本降低八六%,風力發電降低三分之二。根據投資銀行瑞德集團(Lazard)一八年最新預測數據,未經補貼的風力發電成本每MWh二十九至五十六美元,離岸風電每MWh九十二美元,都低於核電每MWh一一二至一八九美元。

相較於核電及燃煤等大型電廠,再生能源彈性大,能夠較快速回應能源供給及需求。如名列德國四大能源公司的五○赫茲(50Hertz Transmission GmbH)執行長舒赫特(Boris Schucht)舉例,一五年一次日蝕過後,德國電網系統具備足夠彈性,可在四十五分鐘內再整合約十四GW(十億瓦)太陽能電力進電網。舒赫特指出,即使沒有額外的儲存系統,將七○%至八○%可再生能源整合到德國現有系統中仍是可行的。

一七年,三十一個有核電的國家中,九個國家的非水利再生能源發電量比核電多,葡萄牙的再生能源發電量更已達一○○%。

經改造讓自然光更透入教室,不但可以省電,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施耐德提供)
經改造讓自然光更透入教室,不但可以省電,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施耐德提供)

能源智庫洛磯山中心(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創辦人羅文斯(Amory Lovins)也以每小時實際數據,計算德州五○年的能源分配模式。模型顯示先透過提升效率降低用電,太陽能及風電就足以支應大部分用電,地熱及生質能發電也可支應部分用電。同時民眾可將電力儲存在電動車、熱水爐或冰箱冰櫃中,當用電接近峰值,民眾可將電動車電力還回電網,並將冰箱或冰櫃電力切斷約一小時。

如此調配不同再生能源加上節能,以符合用電需求,羅文斯形容就像交響樂一樣。各國再生能源政策不同,但原則上應這樣做。

新:國際上成功及失敗的能源轉型案例?

施:一三年至二○年,首爾市將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產生電力,替代六百萬噸油當量(TOE),轉換成發電量已超過一七年台灣核電發電量。但可惜的是,首爾用數百萬顆LED燈取代街燈或辦公室照明,卻未先思考如何運用白天自然光線達到更大節能效果。

但波音(Boeing)、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改建屋頂,讓工作環境引入日光,除了因節能四年內可回收改建成本,員工也因自然光心情比較愉快、更健康,減少缺席,讓生產力提升,所以就綜效而言,幾個月就可回收成本;沃爾瑪(Walmart)更藉此讓銷售率提升四○%;運用在教室也可提升學習效果。

所以先忘了千瓦・小時吧!應該以民眾的生活品質為第一優先考量,而不是一味追求能源數字。像是法國有三分之一家庭使用電熱供暖,但有五分之一家庭處於能源匱乏狀態,因為需將超過一○%的家庭收入用在供暖,有些家庭選擇將錢省下不開暖氣,承受寒冷。

但這可從建築法規改善,如確保窗戶及屋頂有絕緣工程,防止暖氣外洩;瑞典也嚴格律定房屋須有節能設計;加州規定新房須整合超高效太陽能發電,後續節能可抵銷兩倍裝設成本;德國規定出售及出租房屋前要取得節能證明。

分散式發電已是趨勢

有時只需打開轉換腦袋思維的開關。分散式發電已是趨勢,德國四大能源公司占總發電量近半,但因錯過再生能源革命,只持有不到六%的再生能源裝機量,其他發電量分散至住家、合作社、農民及其他商業公司。法國電力公司是世界最大核電運營商,每月減少十萬名客戶。

既有歐洲公營能源事業面臨困局,累計至一三年,前二十大能源公司已損失一半市值五千億歐元(約十七兆八五五○億元新台幣)。當人們發現分散式及自主發電比傳統供電商更便宜,大公司已面臨要不改變要不破產的危機,對台電也一樣,只是時間問題。

《2018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重點摘錄

1.過去5年,核能在全球發電量占比維持穩定(減少0.5%),長期趨勢穩定下滑,從1996年17.5%降到2017年10.3%。
2.2017年全球核能發電量之所以成長1%,是因中國核能發電成長18%。
3.福島核災7年過後,日本截至2017年底已重啟5座機組(在2017年占全國發電量3.6%),至2018年年中共重啟9座機組。
4.全球興建中機組數量已連續5年呈下滑趨勢,從2013年底的68座反應爐下滑至2018年年中的50座反應爐。
5.全球50座興建中核電機組,至少33座無法如期完工。中國16座興建中機組也有過半延宕。
6.2017年風力發電增長17%、太陽能增長35%。
7.中國於2017年對再生能源投入1260億美元。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