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誰才有辦法調教政黨及政治人物呢?

2019-01-06 05:20

? 人氣

《論語.子路篇第十三》當中有底下的精采對話。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缺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時值春秋時代,衛出公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當時的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名實錯亂局面,因此孔子根本不想輔佐衛出公,為的就是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政務推行不易,如何為之呢?要言之,孔老夫子直陳政治上「名正言順」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不是嗎?如果連一個國家的人民都無法正確指出自己國家的名號,抑或是將國號魚目混珠成其他代號,這不啻是一種現代版的「名不正,言不順」嗎!證諸歷史,歷年來的各個朝代,無論是開創新局的秦、漢,抑或是威震四方的唐、元,即便是接近現代的明、清兩朝,咸皆以「中國」這個稱號自居。西元1912年起承襲大清帝國道統而來的中華民國,當然便是「中國」這個稱號的繼承者;而現今以「中國」自居、橫行於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推遲至西元1949年方才成立。試問,為何時至今日,我們居然要因為一個後到、自稱是「中國」的「肌肉男」,只是為了避免誤會,然後便要去掉先前繼承的「中國」稱號,自己改名成為「台灣」呢?我們應該善加利用各種國際場合,大聲喊出我們「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如假包換,力圖與那位勢力強大的惡霸一較長短。要是遇到國際人士將我們「中華民國」誤解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個「中國」的話,不要緊張,把握機會,趁機將整個歷史來龍去脈好好地幫國際友人們說一說,這不也是一次很難得的國民外交機會嗎?

不要正中某些居心叵測的政治人物下懷,他們正希望慢慢淡化我們的愛國情操!只是,我們的民主政治機制可以防止這種狼子野心嗎?

任教於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歷史系的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已經在其大作《人類大命運》當中提醒我們,「傳統民主政治正逐漸失去對事態發展方向的控制力,也提不出有意義的未來願景」,又說「普通選民也開始意識到,民主機制已經不再能夠為他們帶來權力」。所以才有英國選民基於對於歐盟的不滿,便將票投給了「脫歐」這個選項;而美國選民也是基於對「當權派」的厭惡,將多數的票投給了「反體制」的川普。然而,民主政治走到今天,儘管對於廣大的選民而言,未來似乎還是如此地無能為力,但,誠如陳長文律師於《太陽花學運後的民主反思》一書中所說,「民主政治將這種赤裸裸、叢林式的流血鬥爭,轉化每隔一段期間就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選舉,想要競逐政治權力的政黨及其政治人物,其戰場就是以選票結算的定期或不定期選舉。」

就從這次蔡政府對於國家認同的巨大改變,姑且不論其改變是基於本質的改變,抑或是政治上的權謀考量,至少,選民們用選票─這一套對於因應21世紀社會及世界快速變遷,顯得有些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經可以讓當權者選前承諾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實則於選後「傲慢、傲慢、再傲慢」的桀傲態度,產生了漣漪效應。我們要把握每一次的民主政治投票過程,好好檢視這些當權者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只要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請勇敢地用手中的選票,將這些政黨及政治人物一一下架,盡可能讓他們學會言行一致、為國為民謀福利,而非只為一黨或少數政治人物個人的利益打算而已。

欣逢民國108年的開國紀念日,難得一片旗海飄揚的壯觀景象。憧憬我們國家未來的璀璨前程,精明的選民們,請睿智地、勇敢地用選票來調教這些政黨及政治人物,讓他們成為創造這個可能榮景的馬前卒、灘頭堡,如此一來,我們的後代子孫們,才有可能因著我們此時踩著的堅定不移步伐,穩步邁向下一個、甚或下下個世紀!

*作者為國中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