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凝觀點:熱血青年轉眼老,唯他不變─悼林孝信

2016-01-08 06:30

? 人氣

而且更淒慘的是,由於他的護照被沒收,使他長年無法返台,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林孝信才得以回台定居。据報載,當年從美國返回台灣,他捐贈了二十至三十箱保釣運動相關的檔案。林孝信說,保釣運動的歷史長期被台灣社會所忽略,他希望透過相關文獻的展覽與討論,能夠再度呈現七十年代保釣運動的原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和林君相同的是,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是在臺灣受的教育,臺灣的學校教育我們要愛國,教育我們說,一寸山河一寸血,教育我們說,我們需要捍衛我們的國土。可是當我們遵循政府教育我們的方式,獻出我們的激情的時候,卻又有受到完全不同的對待。在美國,遊行示威是家常便飯,1791年12月15日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確立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在美國我們參加過無數次的遊行和示威,可是從來沒有收到過政府的警告過。而即使在現在的臺灣,遊行示威也是成了家常便飯,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否對現在臺灣的自由民主,心存感恩之情。

林孝信曾說,當年投身保釣運動的留學生,無怨無悔地付出,即使受到政治的迫害,但這段歷史並不被社會所瞭解。相較於台灣社會現今的功利走向,當年這些熱血青年都是充滿理想性格,為了追求理想與真相,完全不考慮個人的生涯規劃,而顯然的是,他自己就是這一個說辭的最好的詮釋。

林孝信對保釣的堅持數十年不變。(圖為2012年台北保釣遊行,林孝信擔任召集人/美國之音張永泰攝,維基百科)
林孝信對保釣的堅持數十年不變。(圖為2012年台北保釣遊行,林孝信擔任召集人/美國之音張永泰攝,維基百科)

二0一二年臺北的釣魚臺遊行,難以理解的是,參加遊行的人大約不到兩千人。而且,參加遊行的人,許多都是中老年人。顯然的是,年青人的人群裡,已經見不到昔日臺灣在美國留學生的理想和熱情。在同一天,在臺北日式的百貨公司中血拚的人,可能大大的超過了釣魚臺遊行的群眾。

筆者在尼斯或是坎城,見到的漁船尚稱華麗,可是延著地中海向東, 漁船開始破舊,到了土耳其,漁船破舊的程度,有慘不忍睹之感。在蘇澳看到的漁船破舊的程度,和土耳其幾乎不相上下,想見蘇澳的漁民謀生的辛苦。在那一次的遊行,有蘇澳的漁民,為了在釣魚台海域捕魚,而受到日本海軍的驅趕,在遊行中表達抗議。看到蘇澳漁民在遊行隊伍之中,尤其覺得心酸。

有一位年輕的少婦,抱著她約一歲的孩童,走完了全部遊行的全程,至今,她揮著汗,背著孩子蹣跚的腳步,也使我一生難忘。

僅作此文,以為林孝信先生的紀念。

附註:林孝信老師公祭紀念追悼會

時間:2015年1月10日(日)上午10時

地點:台南市立殯儀館景行聽

地址:台南市南區國民路268號

*作者為美國註冊會計師,夏威夷中國日報總裁和夏威夷中文電視華夏電視台榮譽董事長。本文原刊《夏威夷中國日報:老張看美國》,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