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2015年台灣環境的危機與轉機

2015-12-29 06:30

? 人氣

回想20年前農委會成立水土保持局、並實施水土保持法,唯一目的就是透過專法、專責機構,做好水土保持,維護水資源安全。但20年來這個專法並未推動,全國96座水庫,只公告白河水庫、烏山頭水庫兩個水庫集水區為特定水保區,也沒有長期水土保持計畫及保護帶,水土不保,導致水庫淤積愈來愈嚴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環保團體反對下,今年6月農委會終於在立法院的公聽會中表示願意檢討。但明年是否捲土重來,將是一個需要密切觀察的重點。

八、污染地區更污染,環境正義成空談

多數污染產業都設於偏鄉,是造成環境不正義的主要原因。其中高雄小港區的大林蒲,十大建設其中的大造船廠、大鍊鋼廠就位在這裏,隨後臨海工業區設立,電力、石化、醫療廢棄物焚化爐等4百多家工廠陸續進駐,大林蒲跟鳳鼻頭外圍三分之二土地遍佈紅白相間的煙囪、白色的油槽,早年的沙灘已填海造地鋪滿水泥。

但高雄市政府還不停手,接下來還計畫在這裏開發南星自由港、遊艇專區、國道七號、石化專區,一旦蓋成,城鎮唯一調節空污的西南風就變成傳送更多污染。歷任政府都強調的環境正義,對照大林蒲的處境真是一大諷刺。

)高雄小港大林蒲三面已被污染包圍,居民要求舊污染要改善、新污染不要增加。(朱淑娟攝)
高雄小港大林蒲三面已被污染包圍,居民要求舊污染要改善、新污染不要增加。(朱淑娟攝)

九、環評個案與總量的糾葛

此外,原本應為環境把關的環評制度,卻處於效能不彰的狀態,其中之一是健康風險被切割處理,只評估個案,不評估總量,導致一個空氣污染健康風險已超標的地區,個案環評照過不誤。於是原本應該發揮預防污染精神的環評審查,多少通過環評的案子還是持續在污染環境、危害民眾健康。六輕、以及今年通過的中科大肚山擴建案,就暴露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檢討這項,環評爭議將永無寧日。

十、土地徵收,還在持續崩壞中

而不當的土地徵收還持續在撕裂這個社會,原本應把關的都市計畫委員會、土地徵收委員會卻無法發揮審查功能,更進一步助長土地濫徵的危機。今年最指標的案例,是台南市政府以鐵路地下化工程為由提出多項都市計畫,今年5月在台南市初審通過,10月送內政部都委會審查,但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並未在都市計畫委員會中,被重視以及被認真審查。

依內政部統計,全國的都市計畫已供過於求超過600多萬人口,但各地方政府還是非常熱衷推動,導致土地濫徵情形還在持續進行中。2016年新政府即將上台,期待2015年的環境爭議能獲得解決,為環境永續找到出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