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嶺專文:一位作家和出版商的神秘消失

2015-12-29 06:00

? 人氣

2013年,阿海和香港出版界同行李波、香港中國政治類禁書發行業專家呂波,合創了香港巨流傳媒有限公司,開始自辦發行,以減少書籍出版後,在發行上的盈利外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阿海和李波、呂波以三十萬港幣合購了因經營艱難而持續虧本,月租達四萬港幣的香港銅鑼灣書店。書店販售的主要也是中國政治類禁書。至此,他可算是以全方位之姿進入香港出版界了。

近五年,阿海已成為香港中國政治禁書類書籍出版界中重要出版商之一。他和來自美國的明鏡出版集團(註11)、新世紀出版社(註12)、溯源書社(註13),香港本土的夏菲爾出版發行總公司(註14)(旗下有環球實業出版公司)、開放出版社(註15)等,共構了香港的中國政治禁書類出版版圖。

香港出版自由制度的前景

一個六百五十萬人口的香港,所享有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唯一例外。香港出版書籍中有百分之五十是不能在中國出版的政治禁書,其中既有真相歷歷、引證翔實,禁得起推敲的中國政治禁書,又有捕風捉影、聳人聽聞,讀來令人毛髮悚然,關於黨國高層政治角鬥、政治幫派起底、政治突發事件內幕類書,還有令人欲罷不能的黨國高層風流逸事、情婦自述等類書籍。這類中國禁書鋪遍香港書店、報攤及機場店鋪。且上市書籍更換頻仍,幾可說是日新月異,頗為暢銷。出版自由下的香港出版業中,唯一畸形繁榮的是政治禁書,其最大的購書群為每月逾百萬、每年近二千萬的中國訪港遊客、或經港轉機乘客。在資訊封鎖、沒有民間媒體和出版自由的中國,其十三億人口的龐大讀者市場,其無限的潛力,使得香港成為出版冒險家的樂園,吸引了如阿海般的高產作家和出版商投身其中。他們十分清楚,這不只是版稅和書籍銷售上的一本萬利,更因素材搜集不易、驚悚,如偵探般,在寫作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精神亢奮。

在這個作者隱名、信息來源秘密、內容驚悚,出版商既戰戰兢兢又高度競爭的中國政治禁書出版領域,不僅有潛規則和行規,還有出版禁忌。例如,一般不出版沒有署真名或公認筆名、又缺乏內容可信度的中國政治類書,不出版現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國家主席本人情事、私生活的書,以保護自已的生命。例如,大量出版上述禁書的明鏡出版集團總裁何頻,近年來從不踏足香港。而阿海則無視潛規則和行規,甚至蔑視出版禁忌,他雖行事低調卻不在意危險,每年有四分之一時間居住香港。瑞典公民身份,也許是他的重要心理保障。

在阿海及他的三位同事「被失蹤」已四十天的寒蟬效應下,香港中國政治書籍出版界已風聲鶴唳。這個曾經享有絕對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的城市,新聞自由漸縮,出版自由雖在,可出版社對書的自我審查已更為嚴格。在沒有出版審查制度的香港,作者和出版社必須面對每本書面世的「後果」。自我審查的緊箍咒,已戴在每一個中國政治禁書類出版商的頭上,這就是中國陰影下香港的「出版自由」現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