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談抗戰軸線翻轉之持久抗戰前的全面布局

2018-12-30 07:10

? 人氣

附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註一)參見──唐伯明、張勃、尚婷:《二戰交通史話~國家生命通道》(人民交通出版社),p139。

(註二)參見──李恩涵:《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秀威出版),p660。

(註三)參見──陳誠回憶錄。

陳誠先生回憶錄中是這樣記載的:「……(日中兩國)兵役制度及人力動員比較:日本實行徵兵制度,凡年滿十七歲至四十歲之男子,均有服兵役之義務。其人口總數為一億零五百餘萬人,可動員之人數為兩千七百八十餘萬人。兵役區分為:常備兵役:現役:三十八萬人,預備役:七十三萬八千人。後備役:八十七萬九千人。第一補充兵:一百五十七萬九千人。第二補充兵:九十萬零五千人……我國於民國22年(1933年)始公布兵役法,然因募兵制度行之已久,為顧慮事實,未能盡廢。25年(1936年)3月,明令實施兵役法,實則仍採徵募併行辦法。但實行未久,抗戰即已開始,以故我國兵役制度及人力動員,均不足以應付抗戰之要求。在八年抗戰當中,兵役制度雖隨時注意改進,然兵員補充仍時有捉襟見肘之苦。八年間,我動員兵員一千兩百二十餘萬人,已感難乎為繼。我國人口有四億五千萬之眾,以視日本一億多人口,而能動員人力兩千七百餘萬者,相形見絀多矣。」

(註四)根據陳納德將軍(Claire Lee Chennault)事後描述,中國飛行員的訓練是在7,500英呎高空執行炸彈空投,但由於那天密佈的烏雲阻擋了視線,他們被迫在低緯度投下炸彈;在沒有修正,或是誤修正投彈瞄準器的狀況下,中國飛行員在1,500英呎的高空丟下了炸彈。這些年輕輕輕便被派到前線作戰的中國飛行員根本沒有足夠的經驗在這樣惡劣且倉促的條件下執行修正並精確轟炸……據了解當時造成現場觀看的中國百姓有──1,200多人死亡、百餘人受到重傷。

參見──

(Ⅰ)唐伯明、張勃、尚婷:《二戰交通史話~國家生命通道》(人民交通出版社),p87。
(Ⅱ)安克強(Christian Henriot/汪怡君譯):《1937年8月:戰爭與平民的集體死亡》(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學術討論會/國史館/2015)。

(註五)參見──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中研院),p19~20。

(註六)參見──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中研院)。

(註七)參見──賈忠偉:《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近代故事(1)》(高手出版),p132~139。

(註八)參見──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上)》(麥田出版),p226。

(註九)參見──唐伯明、張勃、尚婷:《二戰交通史話~國家生命通道》(人民交通出版社),p54。

(註十)參見──馬振犢:《開闢淞滬戰場有無「 引敵南下」戰略意圖》(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2期),p97~146。

(註十一)參見──馬振犢:《開闢淞滬戰場有無「 引敵南下」戰略意圖》(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2期),p97~146。

(註十二)參見──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上)》(麥田出版),p231。

(註十三)參見──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上)》(麥田出版),p236。

(註十四)參見──《維基百科》之【1930年代中國】。

(註十五)參見──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上)》(麥田出版),p233。

(註十六)參見──

(Ⅰ)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上)》(麥田出版),p232。
(Ⅱ)中文《維基百科》之【1930年代中國】。

(註十七)參見──辛灝年:《國共抗日戰略對比(上集)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略~抗日戰略(3):國民政府的持久戰》。

*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