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談抗戰軸線翻轉之持久抗戰前的全面布局

2018-12-30 07:10

? 人氣

根據這一戰略方針,國民政府從1935年起,在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重鎮籌建了「國防作戰中心」;在東南對日前哨重地滬寧杭地區則大力修建國防工事,到1937年,全部工程已基本完成。1936年後,國民政府又採納了張治中等人的建議,秘密開始了以寧滬為核心的全面戰備工作,為此特別成立了「京滬警備區」,以張治中為司令,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訓練、通訊、後勤、運輸、宣傳乃至民眾訓練等全面工作計畫並立即付諸實施,取得了實際的成效。他們甚至計畫,一旦開戰,立即以精兵攻擊上海日租界及日本駐軍營地,將之一舉殲滅,而後封鎖海岸,拒止日軍登陸,同時封鎖長江水道,與武漢方面聯合作戰,消滅長江內日本軍艦,達成先發制人的目的……1936年7月,蔣中正在接見即將回國的英籍財政顧間李滋羅斯爵士時說:「對日抗戰是絕對不能避免的,由於中國力量尚不足擊退日本的進攻,我將儘量使之拖延。但當戰爭來臨時,我將在臨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的抵抗,然後逐漸向內陸撤退,繼續抵抗。最後,我們將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維持一個自由中國,以等待英美的參戰,共同抵抗侵略。」……在側重長江一線備戰的同時,國民政府對北方地區的防務也作出了詳細的規劃與設計,在北方重鎮平、津、張以及太原、開封、鄭州、洛陽等地都部署了國防設施。不過重點在南而不在北,國防工事全都修築於黃河以南以及新建交通幹線戰略通道大都在長江以南流域。軍事後勤通訊補給方面的安排,也把重點放在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在其《民國廿六年度作戰計畫(甲案)》中,曾指定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主要兵站7所,其中4所在江淮流域(漢口、南昌、南京、徐州),3所在黃河一線(太原、鄭州、西安);主要野戰醫院5所,南方4所(武昌、漢口、南昌、 南京),北方1所(西安)。至戰爭爆發,建成軍需總庫6所,用以分別供給南北各戰場之我軍軍需,其中南方4所(武昌、南昌、南京、蚌埠),北方2所(信陽、華陰);野戰軍備倉庫15所,其中核心倉庫2所,分別位於南昌、武昌;在全軍彈藥貯存方面,長江北岸各地共存儲約6,000萬發,而南方僅南京、武昌兩地,貯存量已達1.4億發之多(註十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持久戰的其他準備工作

(一)財政、金融與貨幣的改革

拿破崙曾經說過:「決定戰爭成敗的三大要素,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沒有現代化穩健的財政基礎,要想進行現代化的戰爭,以抵禦外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沒有糧餉的軍隊,不但不會保家衛國,甚至會造反劫掠(註十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