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凝觀點:紙媒向晚?攻城掠地之新聞媒體大戰才開始!

2015-12-23 06:40

? 人氣

紙媒向晚?

紙媒向晚?

當我在夏威夷,辦了一份夏威夷中國日報的時候,澳大利亞聯合時報的王力社長問我,你為什麼要投資一個夕陽的企業?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有時候,自己也會問我自己同樣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二十一世紀,傳統的平面媒體不斷的受到電子媒體的壓力,那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談到這個問題,使我不免想起來美國的中國餐館:筆者六零年代來美國,唯一的中餐館就是出賣中國餐雜碎(Chop Suey)。雜碎在我們留學生的眼裡,就是唬老美的美國餐的代名詞。餐後,再附送給客人一個籤語餅(Fortune Cookie)。籤語餅這個東西,據說是猶太人發明的,比雜碎還不中國。當然許多的老美衷心地相信,五千年来老中每天是靠吃雜碎過活的。

1974年尼克森訪問北京以後,蘑菇雞片,木須肉之類的菜肴開始打入美國的中國餐館。而正宗的廣東菜,也從夏威夷,三藩市,洛杉磯,紐約的法拉盛開始向四周蔓延。當然不用說了,隨之川菜,湖南菜,甚至東北餃子館,在美國也開始百花齊放。

曾幾何時,福州人(包括大批福清人),開始進入美國的中餐市場。幾乎在美國任何鄉鎮和城市,都有福建人開的自助餐餐館。所以說每一個年代,各式餐館都各領風騷。可是雖說如此,福建人自助餐館的興起,並沒有使廣東餐館絕跡,廣東餐館照樣在美國每一個城市從早上11點開到晚上10點。甚至,中國在美國的國寶「雜碎」餐館,也依然在美國大小的城市鄉鎮中大行其道。更妙的是,中國人越少的地區,雜碎店越多。美國太大,大到紐約的猶太人要吃正宗的四川擔擔麵、或是東坡肉,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客人,專門點中國雜碎,或者是炒飯。反正,無論是擔擔麵還是雜碎,吃完後酒醉飯飽回家,五臟廟都一樣被祭了。

報紙這一個傳統的新聞媒體和雜碎的興亡史有什麼關係呢?2013年由於水門事件大出風頭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在度過了136歲的生日以後,由貝索斯(Jeffrey  Bezos)這一位互聯網巨頭和亞馬遜(Amazon.com)創始人,以 2.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如果說報紙是夕陽工業,接手的卻是一如旭日初升的全美最大的網購公司。

貝索斯這一位由於現代科技而變成億萬富翁的企業家,在被記者訪問的時候說,由於他的財力,可以供給華盛頓郵報一條跑道。這條跑道,將會使華盛頓郵報接受一個新的挑戰。

亞馬遜的貝索斯吃下了華盛頓郵報,製造了美國新聞媒體的一大新聞。而無獨有偶,在今年(2015)十二月,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收購了香港中國南華早報,成了隨著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以後,另一個新聞媒體中的大新聞。甚至最新的報導,馬雲的阿里巴巴還想收購香港有武俠大師查良鏞主理的《明報》。

馬雲這位原在中國因電子商務而成為億萬富翁的風雲人物表示,他收購香港英文報紙香港南華早報作為一個計劃,以建立一個全球平臺,為有關中國的消息的一部分。南華早報在1993年的時候,是由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聞媒體大亨钜子默多克(Rupert Murdoch),自馬來西亞蔗糖大亨郭鶴年買下,在2015年,轉賣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執行副會長蔡喬表示,以阿里巴巴的經驗,去找一個崇高的願景,創建一個專注於中國的媒體巨頭為國際讀者服務。

最前衛的電子網路,和傳統的媒體結合,以上的兩個例子,這是最新和最近的趨勢,可是這個趨勢還不是在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開始的。

早在2010年,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拍賣網站Ebay的開辦人歐米達(Pierre Omidyar)就在夏威夷成立一個電子媒體,名為公民衝擊(Civil Beat)新聞網站, 並且承諾將要投入一億的美元進入他這一個新的媒體行業,並且計畫把這個媒體改成新聞報紙。公民衝擊是以新聞調查追蹤為主軸,自命為新聞界的看門狗,討論和監看美國的政府移民和民權政策的過去和未來。以新聞的主題來說是非常的前衛。雖說歐米達創立的公民衝擊是電子版的網站新聞,而非傳統的媒體。可是很顯然的,從以上故事的脈搏來追蹤,可以發現到幾乎所有的電子商務大亨,都對媒體有極高的興趣。

中國官方和民間的說法,西方的媒體傳統上對中國不友善。中國做的好事不常常提,中國的缺失就會被誇大。這個說法也許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可是, 在客觀上,這絕對是一個事實。所以根據最新的報導,中國政府鼓勵國內的企業收購國外的媒體。舉例說,新華社即以每個月30萬的美元,五年的合同期間,租下了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的看牌。30萬的美元一個月,五年的合同期間,總租金是一千八百萬美元。請讀者注意,這僅僅是一個看牌,還是個啞巴的沒有聲音的看板。它值錢的地方一如媒體,就是有影響力。

以馬雲收購香港南華早報的例子,馬雲表示他不會干涉報紙的編務。可是用膝蓋想也知道,如果報紙的員工長期老闆的思維背道而馳的話,長久不論,總有一天會被老闆炒魷魚,和老板说拜拜。

依照這一個趨勢,相信有更多的高科技電子商界,會來奪取新聞媒體的地盤。而且有更多的中國的公司企業,要進軍海外,收購海外的媒體。

所以吳敬梓《儒林外史》中兩句話說得好: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報紙這個行業,即是夕陽, 也是旭日。

*作者為美國註冊會計師,夏威夷中國日報和夏威夷中文電視華夏電視台負責人。本文原刊《夏威夷中國日報:老張看美國》,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