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崛起挑戰美元霸權撼動布列敦體系:《金融世界大戰》選摘(5)

2015-12-30 04:20

? 人氣

人民幣被認為有可能挑戰美元霸權,金磚五國銀行搖動布列敦體系。(資料照片,美聯社)

人民幣被認為有可能挑戰美元霸權,金磚五國銀行搖動布列敦體系。(資料照片,美聯社)

現今在新興市場國家之列,中國的國際債券發行額十分顯眼地增加著。中國企業在全球的起債總額,二○○八年位於十億美元以下,二○一三年來到九十二億美元,二○一四年則已發行達一百六十九億美元。中國方占整體新興市場的起債比例,二○一三年為6%,而二○一四年增至25%。受聯準會以QE3煽動剩錢現象的影響,想投資中國企業的外國投資者變多,這些資金也流入了中國的不動產投機買賣之中。美國的泡沫崩壞,也對中國產生了負面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綜觀歷史,雷曼事件後,中國的出口產業受全球需求減少的影響,景氣雖然變差,中國經濟卻持續著高度成長。就算股票和不動產的投機市場崩潰,對中國整體經濟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美國煽動剩錢的策略,使過剩的資金流入中國,造成不動產及股票等國內泡沫的膨脹。中國政府近年來厭倦了這種情況,而開始採取抑制金融的政策。最近,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在與中國交易時想用人民幣,而非美元。對中國而言,美國的泡沫破滅有著阻止過剩資金流入的好處。

二○一四年七月,中國等金磚五國國家為了應付彼此間的金融危機,決定設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俗稱金磚銀行)來取代IMF的功能。這意味著金磚五國想將自己跟美元美債的崩解隔離開來。在這個時間點創設銀行,就跟歐盟統整銀行行政一樣,可想成是在為美國泡沫再破裂預做準備。下次泡沫崩壞之時,先進國家和新興國家(金磚五國)將各自擁有不同的國際救援結構。金磚銀行打亮了招牌,並未打算救援金磚五國以外的新興國家。但金磚五國在巴西舉辦高峰會之際,俄羅斯普丁及中國習近平卻接連出訪了阿根廷。當時阿根廷因債務違約,而被美國法院的判決逼入了危險關頭。阿根廷在美國的金融攻擊下搖搖欲墜,金磚五國說不定會對這個非加盟國伸出援手。

俄羅斯只要出口石油與天然氣就能維持生計,沒有發行公債的必要。今後當美國泡沫再破裂,屆時外界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注重點,將不在於中俄經濟是否會崩潰,而是這兩個國家會不會看準泡破崩盤奇貨可居,動身擊垮美國的霸權。

金磚銀行具備著IMF般的功能,由成員國平均出資當作應急儲備,當成員國面臨金融危機,就能運用儲備金來防止經濟失衡。同時,它也具有世界銀行般的功能,可運用共同儲備資金的一部分,來投資各國的基礎建設事業。

中國主張各國平均的出資總額應該再行加碼,但其他國家以沒有餘力為由而拒絕,最後決議每國各出資一百億美元。最終目標是這個金額的兩倍,即形成總額一千億美元的基金。這個規模已相當於IMF的六成。金磚銀行最初的構想,是先成為以金磚五國為對象的國際機構發根,未來再允許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加盟。即使只看金磚五國,都已占了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總額的四成,如果再允許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入,就會明顯跟美國主導的IMF及世界銀行變成競爭對手。

IMF一直以來以「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之名,行著「欺負弱者」之實。英美投機客利用公債和匯率的期貨市場,造成新興國家的金融崩壞。IMF會介入進行救援,但作為救助的回報,則要求這些國家必須更嚴格地施行會讓經濟疲乏的財政緊縮政策;同時要求政府為了國民,必須將國營企業和國家資產民營化,好讓歐美企業收購。一九九七年IMF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處理,即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

IMF在華盛頓共識下的這些作為,妨礙了新興國家的成長與安定。眾新興國家雖然對IMF又懼又惡,實際面臨金融危機之際,通常卻也只有IMF可以依賴。

金磚銀行的身上,潛藏著可能終結這種既有世界體制的可能性。金磚五國過去也以開發中國家的身分,一路受英美的支配與騷擾至今。被投機客的作為推入經濟危機的發展中國家,面對開出嚴格條件的IMF,以及條件寬鬆的金磚銀行,要說依賴哪一方的話,大概會投向後者尋求援助吧。

支持既有IMF體制的人們說道:「這樣做的話,那些在運作經濟時胡搞瞎搞,導致經濟出了問題的國家,什麼都不用改進就能得到幫助,之後照樣會繼續亂來。」但IMF以「改善」之名要求出問題的國家施行民營化,這種做法其實只是讓歐美企業能收購獲利的「新殖民主義」。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IMF出資國,由於國策向來是從屬英美,因此對IMF的新殖民主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且問金磚五國現在是否想為這些發展中國家做做慈善,卻也不是這麼一回事。放棄IMF而向金磚五國尋求支援的發展中諸國,之後大概就會強化跟金磚五國國營企業間的經濟關係。這跟寓言「北風與太陽」的結構一樣,比起強迫民營化,表面上不加諸任何條件而直接借錢的做法,長期下來好處更多。

*本文選自晨星出版的《金融世界大戰》一書,本書作者田中宇為日本國際情勢解說家。1961年生於東京,東北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先任職於東麗株式會社,後進入「共同通信社」。藉由廣泛閱讀世界新聞,確立其自成一格的方法論,並用以解讀媒體報導中的政治情勢。1996年前後,開始發行電子郵件雜誌「田中宇國際新聞解說」。

金融世界大戰立體書封.jp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