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道雄觀點:8K 影音電訊傳輸的震撼與文化省思

2018-12-29 06:20

? 人氣

或許有人擔心,如此一來,8K會不會就成了照妖鏡,演奏家細微的失誤都將被暴露無遺。然而藝術的珍貴,其實也在於人性,人性容許有些許瑕疵,尤其是現場實況演出。鋼琴家霍絡維茲就曾說:「藝術如果太過於完美,也就不完美了」!其實,不論科技是如何發達精進,其產生的原動力是來自「意念」,例如航太科學的起因,就是「人類起心動念想飛」。愛因斯坦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邏輯會將您從A帶到B,想像力則讓您無遠弗屆 ! 」

(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anywhere." )

所以萬變不離其宗,科學最終要服侍回報的還是「人」,航太工程如此,8K超高品質的電訊影音傳輸,亦復如此。

上個月筆者有個難得的機會,和文化部掌管影視發展部門的王淑芳司長,以及公視的公服行銷部企劃組朋友,一起談到電視節目製作的問題,也提到台灣發展4K8K的前景,那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我們認知了一個重要的概念: 技術品質(Technology Quality)和文化品質 ( Culture Quality)。4K8K 的超高質影音,和一個珍貴的黑白記錄片或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那邊較能讓您感動? 當然這是兩項不同事物的類比,但它提示我們一個最基本的常識 :不能因科技已進步到4K8K,所以之前的映像文化財,或甚至是早期V8拍成的老記錄片,就都不能登現代科技的大雅之堂,因為它是文化的臍帶與軌跡。科技旨在服務和延續人類文化,而非在切割新舊文化,使之斷流。

就因為科技文明必須服膺文化,所以歐美和日本,甚至運用現代科技,進一步去修復轉拷(Digital Remastering)一些舊有的人類映像文化財 ,使之達於4k/8k的聲響與畫質,我個人稱之為「科技的反哺」 。他們把「2001太空漫遊」轉換提升為8K,另外還有黑澤明的「羅生門」; 其他名片如 「陽光普照」,「八甲田山」,「三屋清左衛門残日録」等, 已經轉換為4K開始廣播 。此外,經典名片如 「北非諜影」,「北西北」,「飄」等,也都在加以修復與轉拷。

總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沖擊下,我們必須不眩不惑,確實允執文化的主旨和核心價值。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擁有前人珍貴的智慧財產,並且享受豐富的科技文明饗宴,然後進一步創造更輝煌美好的明天。

*作者為音樂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